中读

仲夏热之梦

作者:林慕尘

2018-08-01·阅读时长1分钟

461人看过

今年夏天格外的闷热难耐,连续十多天高温预警,气温始终徘徊在35度以上,每每出门,那感受真如杜甫所言了: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中暑患者急剧增多,各医院急诊收治各类高温病患者每日数以百计。

何以解热,唯有空调。在邪恶的副热带高压下,似乎我们只能仰仗着空调这种高档发明物才能活命了。遥控电钮一按,你便可以随心所欲地调至任何温度,不可一世地充当着霸气二世祖,嘴里还得嫌冷,装模作样披上一件薄衫。

可爽归爽,总感觉了无生趣,没了小时候的夏天里,那些动人的避暑闺乐。

那时候,还没有手机、没有平板、没有空调、没有WIFI,一把蒲扇、一张凉席,就能混完整个夏天。

那时候,到了傍晚,家家都围坐在家门口乘凉,都穿着白色跨栏背心,唠嗑、嗑瓜子、下棋、玩水枪、再用把已经冰好了的西瓜拿出来,一人也只能分到一两块西瓜!
那时候,趁着大人不注意,会偷偷站在电风扇前,让凉风嗖嗖嗖地使劲吹着肚皮和脸蛋,然后在被呵斥后假装说下次不敢了。

那时候,夏夜里总被蚊子咬,父母就会给自己扇扇子,再把混进蚊帐里的蚊子一个个逮住,但第二天起床仍然会从身上发现几个红包。

那时候,街上总有推着卖雪糕自行车,棉被盖着的白色泡沫保温箱里,是一根根5毛钱的红豆、绿豆冰棍、小人雪糕,偶尔街上还有罕见的冰淇淋机,能吃上一口凉凉的奶油,仿佛已经是天大的造化了。

那时候,好像并不怕热,奔跑、嬉戏,追逐、跳皮筋、打沙包,为了捉一只蜻蜓可以半天保持一个姿势在烈日下不动弹,也可以为了两块,不嫌费劲地从家里一盆一盆的凉水往外端,最后都用在了捣毁蚂蚁老巢上。

那时候,每年夏天,家族里都会有“避暑之旅”,一起驱车到海边“洗海澡”,全家10多口人,浩浩荡荡两辆车,路程约3个多小时,晕车一吐吐一道,但一到了海边,完全忘记了这一路上的难受,玩沙子,在海里一泡就是半天,互相嘲笑着身上被晒出的背心痕迹。

那时候,好像总能叫好奇心吸引到无法感受什么叫热,似乎每一天都沉浸在一种对日子的品尝与体味中,沉浸在对第二天即将到来还会发生点什么趣味的期待中,安然度过了一个一个又一个的炎夏。

正如我们享受着发达尖端的科技,却在揣测古人是如何避暑的一样,未来也许也会有人研究现代人是怎么在酷暑中存活下来的吧!

然儿时避暑之乐,后人怎可知,古人避暑之乐,吾等焉知?明天依旧37度高温,不如学学丘处机:“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爱尚书 1人推荐

文章作者

林慕尘

发表文章10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76人

隐于市

中读认证读客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