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童书发展史:童年观的演化史

作者:陈赛

2022-01-20·阅读时长8分钟

2415人看过
在每一本童书的背后都是一种童年观:一种关于成长是什么的理解。


《鲁滨孙漂流记》插图(丹尼尔·笛福)

19世纪之前:原罪式童年

这个时期,宗教思想是主要的意识形态,儿童被视为“小大人”、“不完美的成年人”,无论穿着打扮还是社会义务,儿童与成人无区别,教会认为儿童是带着原罪来到人世的,必须不断经历磨难,不断赎罪。童话居高临下地讲着故事,它唯一的目的就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早期的童话充斥着大量的暴力、恐怖、色情内容,既然是写给“不完美的成年人”,这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个时期主要的童书有:

1678年,《天路历程》,约翰·班著。

约1688年,《新英格兰入门》(the New England-primer),本杰明·哈里斯著。美国出版的第一本教儿童怎么做一个好基督徒的书。又称“小圣经”,是18~19世纪早期最有影响力的童书。

《爱弥儿》 插图(卢梭)

1719年,《鲁滨孙漂流记》,丹尼尔·笛福著。

1726年,《格列佛游记》,乔纳森·斯威夫特著。

《天路历程》(约翰·班)

儿童文学出版业在18世纪发展起来,英国儿童文学之父约翰·纽伯瑞(John Newbery)出生,1740年开始在Reading出版自己的书籍,1743年到伦敦专门经营儿童文学市场。他为卖的书设计小玩意,如果愿意,小顾客们可以额外花一点钱买下这些小玩意。他的儿童文学出版是如此成功,以至于所有的出版物只要有他的名字,市场就会趋之若鹜。为了纪念他对儿童文学出版业的贡献,儿童文学最高奖纽伯瑞文学奖以他命名。

《格列佛游记》(乔纳森·斯威夫特)

18世纪中期起,大众日益重视儿童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儿童被认为有自己的立场。早在17世纪末,洛克就提出:“应当允许儿童不仅可以消遣,而且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消遣,只要这种消遣是无损于健康的就行。”(《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主张“自然”的儿童,将童年期延长到15岁,之后是5年的青年期。他呼吁爱护儿童,珍视童年,关注他们的游戏和自由活动。他认为阅读是罪恶的源泉,“把尚待成熟的童年留给你的孩子吧。总而言之,凡是什么可以推迟到明天而无害的,要谨防在今天交给孩子,即便是孩子所需要的”。

《哈默林的花衣吹笛人》(罗伯特·布朗宁)

19世纪上半叶:启蒙式童年

尽管卢梭与洛克百年前就开始澄清对儿童的误解,但童话的实际创作直到19世纪才开始在新的儿童观下进行。作家们日渐“发现童年”:童年是人生一个特殊阶段,有自己的物质文化与精神需求。

童话是儿童对美和艺术最早的接触,睡前阅读提供了与父母互动的机会,向他们展现人的个性、社会风貌和成长的时代。这个时期童书还被定位为对儿童的启蒙读物,斯宾塞和赫胥黎掀起了“科学教育运动”,为儿童提供更多有用的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科幻小说也大行其道,《弗兰肯斯坦》横空出世,成为文学和科幻史上的经典。成人还期待儿童有良好品德,最重要的品德是善良、勤俭、诚实,最经典的莫过于安徒生1835年出版的《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德国小镇哈默林为鼠患头痛不已,神秘的吹笛人出现,声称可以解决鼠患,但要求1000块的报酬,政府答应了。吹笛人用笛声将老鼠引入河流,解决了鼠患,政府却只愿意支付他50块钱。于是吹笛人又吹响笛子,整个镇子的小孩都跟随笛声,跑进山里,再也找不到了。

——罗伯特·布朗宁:《哈默林的花衣吹笛人》(The Pied Piper of Hamelin

从前有个固执的小孩,他从来都不听妈妈的话。后来,连仁慈的上帝都不喜欢他,让他生了场重病。没有一个医生能够治好他。很快他就不行了。人们把他放进坟墓,撒上泥土。突然间,一只小手臂从泥土中伸出来。人们把那只手臂塞回墓里,又盖上新土。但是,他们一盖上土,小手臂就又伸出来。这样来回了好多次。最后,小孩的妈妈不得不亲自来到坟墓前,用细枝条抽打那只手臂。鞭打几下之后,小手臂才缩回去。第一次,小孩在地下得到了宁静。

——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格林兄弟)

尽管我们成长,但从未远离过鲁滨孙……我们仍然被他的鹦鹉、狗、鸟枪,山洞中凝视他的可怕山羊、腐烂的钱,他的帽子和雨伞环绕。

——查尔斯·狄更斯:《我们何时停止成长》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浪漫式童年

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新型的童书以幻想取代训诫,儿童的玩闹成为故事的核心与目的。何为“好童话”?童话作家如李尔、卡罗尔也开始了有意识的探索和实践。好玩儿就是硬道理,作者们尽力激起儿童的好奇心,幽默则成为一本童书成功的关键,对成人世界表达不屑的故事也很受孩子们喜欢。儿童的注意力时间短,喜欢鲜艳的事物,这一点也逐渐被发现,大人们做了更好更有趣的插图。这一时期的作品简单明快、怪诞、夸张,在离奇的地方住满古怪居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彼得·潘》、《绿野仙踪》等为典型代表。以下作品值得关注:

1856年 《雏菊花环》(夏洛特·扬)

1858年 《珊瑚岛》(罗伯特·迈克尔·巴兰坦)

1862年 《水孩子》(查尔斯·金斯利)

1863年 《爱丽丝漫游奇境》(刘易斯·卡罗尔)

1868年 《小妇人》(露易莎·梅·奥尔科特)

1873年 《八十天环游地球》(儒勒·凡尔纳)

1876年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

1883年 《木偶奇遇记》(卡洛·科洛迪)

1883年 《金银岛》(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1894年 《丛林奇谈》(鲁德亚德·吉卜林)

1900年 《绿野仙踪》(弗兰克·鲍姆)

1902年 《彼得兔的故事》(毕翠克丝·波特)

1904年 《彼得·潘》(詹姆斯·巴里)

1905年 《小公主》(弗兰西丝·柏内特)

1907年 《魔堡》(艾迪丝·内斯比特)

1908年 《绿山墙的安妮》(露西·莫德·蒙格玛利)

1908年 《柳林风声》(肯尼斯·格雷厄姆)

1911年 《秘密花园》(弗兰西丝·柏内特)

1913年 《波丽安娜》(埃莉诺·波特)

1926年 《小熊维尼》(A.A.米尔恩)

1931年 《大象巴巴》(让·德·布吕诺夫)

1934年 《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帕·林·特拉弗斯)

1935年 《大草原上的小房子》(劳拉·英格斯·怀德)

1937年 《桑树街漫游记》(苏西博士)

1941年 《我的朋友弗利卡》(玛丽·奥哈拉)

1943年 《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

1943年 《布鲁克林有棵树》(贝蒂·史密斯)

1945年 《长袜子皮皮》(阿斯特丽德·林格伦)

20世纪后半期:实验式童年

Goodnight stars,goodnight air,goodnight noises everywhere.

——《晚安月亮》

最好的学习是在与他人的真实生活互动中学习,儿童阅读就像是科学家做实验,他们尝试不同的组织世界的方式,探索不同的理解方式。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晚安,月亮》和《哈罗有支彩色笔》。

这一时期的童话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创造性,童话市场日益多元化,从睡前绘本《晚安,月亮》,到现实主义少年小说,到刚成年的年轻读者亦可阅读的插画读本。这一时期的商业化和全球化也是最明显的,因而出现了一种扁平、一般化的创作趋势,作者试图讨好每一个国家的读者和观众,绘本如同广告,幻想小说如同好莱坞剧本。这个时期的童话星空群星闪耀:

1947年 《晚安月亮》(玛格丽特·怀兹·布朗)

1950年 《纳尼亚传奇》(C.S.刘易斯)

1952年 《夏洛的网》(E.B.怀特)

1952年 《洞是用来挖的》(露丝·克劳斯)

1954年 《蝇王》(威廉·戈尔丁)

1954年 《魔戒》(J.R.R.托尔金)

1955年 《阿罗有支彩色笔》(克罗克特·约翰逊)

1956年 《一百零一只斑点狗》(多迪·史密斯)

1956年 《我的家人与其他动物》(杰拉尔德·德雷尔)

1956年 《亨利·东方的世界》(诺拉·约翰逊)

1957年 《戴高帽的猫》(苏西博士)

1958年 《汤姆的午夜花园》(菲莉帕·皮尔斯)

1958年 《丹尼与恐龙》(西德·霍夫)

1960年 《时代广场的蟋蟀》(乔治·塞尔登)

1961年 《不可思议的旅程》(席拉·班弗)1961年

1961年 《神奇的收费亭》(诺顿·贾斯特)

1962年 《时间的皱纹》(玛德琳·英格)

1963年 《野兽出没的地方》(莫里斯·桑达克)

1964年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罗尔德·达尔)

1964年 《小间谍哈瑞特》(路易斯·菲兹修)

1969年 《好饿的毛毛虫》(艾瑞·卡尔)

1970年 《神啊,你在吗?》(朱迪·布鲁姆)

1971年 《弗里斯比太太和尼姆的老鼠》(罗伯特·奥布赖恩)

1974年 《人行道的尽头》(谢尔·希尔弗斯坦)

1975年 《不老泉》(娜塔莉·巴比特)

1977年 《通往泰瑞比西亚的桥》(凯瑟琳·帕特森)

1985年 《极地特快》(克里斯·凡·艾斯伯格)

1986年 《哈尔的移动城堡》(戴安娜·韦恩·琼斯)

1987年 《手斧男孩》(盖瑞·柏森)

1988年 《玛蒂尔达》(罗尔德·达尔)

1993年 《记忆传授人》(露易丝·劳瑞)

1994年 《十三号站台的秘密》(伊娃·伊博森)

20世纪后期至今:一个新的黄金时期?

现在的儿童喜欢动辄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幻想小说,他们往往有完整的世界设定、复杂的情节,情节跨越几十年。儿童和青少年津津乐道各种“三部曲”、各种“系列”,儿童小说作者屡屡荣登作家富豪榜。漫画、电影、周边、同人,他们不仅以强大的消费力推动着儿童文学的发展,也以自己的创作充实描画一个个幻想世界。

1995年 《黄金罗盘》(黑质三部曲第一部)(菲利普·普尔曼)

1997年 《哈利·波特》(J.K.罗琳)

1999年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丹尼尔·哈德勒)

2000年 《贼王》(科尼莉亚·方克)

2001年 《阿特米斯奇幻历险》(欧因·科弗)

2005年 《偷书贼》(马克斯·苏萨克)

2008年 《坟场之书》(尼尔·盖曼)

文章作者

陈赛

发表文章23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026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