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欢迎来到“临时世界”

作者:苗千

2023-06-20·阅读时长19分钟

12965人看过
走进一个游乐园或是主题公园,犹如走进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它看上去不属于现在,不属于未来,而是属于幻想。它是日常世界中的“临时世界”。

欢迎来到“临时世界”

28.8MB
00:0031:29
美国俄亥俄州桑达斯基 Cockscrew过山车

在埃及首都开罗,若是从城市中心向西南方向的吉萨驶去,用不了多久便会在车流和人流之中看到一些高耸的尖塔形建筑,那便是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这些建于数千年前的高大建筑与现代社会混于一体,散发出独特且怪异的气质,成为一种仅存于当地的奇观,难免让人想要前去一探究竟。而在世界各地很多大城市的边缘地带,人们往往也会在不经意间远远发现一些宏伟且怪异的架构——扭曲回转的过山车轨道、巨大的摩天轮圆盘……若是走近些,还能听到从园内传出的机器轰鸣声和游客们混杂着惊恐和欢乐的尖叫声。这样独属于现代社会的景象,与吉萨金字塔群一样,在城市的钢筋混凝土丛林之中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场域。

我们可以把这种场所称为游乐园(Amusement Park)或是主题公园(Theme Park),这种大型休闲娱乐场所已经成为很多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占地面积巨大的娱乐园区往往坐落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一个著名主题公园的落成往往会成为一座城市的大事,甚至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新闻,吸引各地的人慕名前往,然后再通过社交网络的传播产生出更大的宣传效应。

走进一个游乐园或是主题公园,犹如走进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个世界与当下的一切似乎都有所不同。它看上去不属于现在,不属于未来,而是属于幻想。这样复杂的场所自成体系,几乎可以满足游客的一切需求。美国历史学家和作家大卫·纳索(David Nasaw)写道:“游乐园,日常世界中的‘临时世界’,在那里要应用‘特殊规则’,游客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走出来,进入到一个他们愿意相信的游戏世界。”

坐着巨大的摩天轮缓缓上升,从上百米的高处俯视地面;乘着过山车以极快的速度翻转冲刺;或是在巨大的三维屏幕或投影中看到那些虚幻的动画人物仿佛就在自己身边……在体验这种远离庸常的刺激感的同时,人们难免也会感叹这些娱乐项目本身就是人类现代工业技术和想象力相结合的产物。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20世纪对于游乐园以及主题公园的塑造尤为关键。正是因为20世纪工业能力的突飞猛进,人类才有可能造就出这样的现代人造奇观。我们从过山车(Roller Coaster)这种最具代表性的游乐项目的演化史便能窥见一二。

过山车的成败

我在这坠落的世界中战栗,

(In falling worlds I shudder,)

抽搐和扭曲

(Twitch and grimace)

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Shoved first this way,and that)

被命运,被动量推动

(By fate,by momentum)

徒劳地扭曲和旋转

(Twisting and turning in vain attempt)

以抵抗重力;

(To oppose gravity;)

一些微小的分子

(A tiny sliver of molecules)

将我固定在空旷的空间中

(Holds me in open space)

挑战天空,对抗大海

(Defying now sky,now ocean)

星星如同遥远的灯塔

(The stars like distant beacons)

对我在它们下方飞行毫无察觉

(Unaware of my flight beneath them)

我的脚无法踩到坚实的大地

(My foot cannot reach firm ground)

头晕目眩,我在旋涡中伸出手

(Dizzy,I reach out in the whirlpool)

试图抓住空气,

(Trying to take hold of the air,)

空气如同平时一样稀薄

(It's thinness unyielding as ever)

爆炸的烟火如雨

(Showers of exploding fireworks)

在我头脑的回廊中闪耀

(Sparkle through the brains corridors)

它挤满了我头骨中有限的空间。

(As it crowds the skulls finite dimensions.)

然后便是愉快的沉默和静止:

(Then welcoming silence and stillness:)

乘坐已经结束;生活仍在继续。

(The ride has ended; but not yet this life.)

帕蒂·马斯特曼(Patti Masterman)的这首诗生动描述了游客在乘坐过山车时眩晕惊恐的感受以及在结束之后,随之而来的刺激和愉悦。如今,过山车往往是一家主题公园的招牌项目。过山车是否足够新颖刺激,甚至可能决定一家乐园的成败。

最早的过山车源自名为“俄罗斯山”(Russian Mountains)的游戏,这是一种从16世纪就开始在俄罗斯民间流行的游戏。在俄罗斯寒冷的冬天里,沿着最高可达20多米的山坡建造一个大约50度的坡道,只要在上面浇水,便可以迅速形成一个用来滑行的冰面。俄罗斯贵族们尤其喜欢在圣彼得堡附近山坡的冰面上坐着木块或是冰块飞速向下滑行,一路穿过五颜六色的灯笼,以此取乐。

凯瑟琳大帝在圣彼得堡参观“俄罗斯山”(1788年)

据说叶卡捷琳娜二世尤为热衷这项游戏,曾经在自己的多处产业中建造“俄罗斯山”。也正是因为她的热衷,让这种游戏传播到了法国。1799年,第一个装有轮子的俄罗斯山游戏出现在了巴黎,乘客们侧坐在座椅上沿着轨道向下滑去。在气候更温暖的法国,制冰不易,人们于是使用蜡来制造滑坡。(也有历史学家认为是叶卡捷琳娜二世首先在俄罗斯山游戏中加装了轮子,以便在夏天也能玩。)

过山车在19世纪从欧洲传到了美国,其最终演变为现代过山车的形态可以说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在100多年前,最接近现代过山车形态的其实是宾夕法尼亚州莫赫·琼克(Mauch Chunk)山中,一处煤矿原本用来运送煤和驴子的环形轨道车,它的速度能达到每小时8~16公里。这套设施在1873年被改建为一个让游客欣赏山景的收费项目。尽管最初并非用于娱乐目的,但这个接近29公里长的“过山车”后来仍然被记载为世界上最长的过山车。

1846年,在巴黎的游乐园里首次出现了有“倒立环路”的过山车,让游客可以体验到360度旋转的刺激感。相比之下,当时在美国游乐园中乘坐过山车的游客只能从高处靠着重力向下滑行,在经过几个起伏之后停在低处。如果想要再玩一次,只能依靠工人将过山车重新推回到高处。乘坐这样的过山车并无什么刺激感可言,游客们沿着轨道侧坐,欣赏沿途的风景。

1884年,拉马库斯·阿德纳·汤普森(LaMarcus Adna Thompson)在康尼岛的一家游乐园里修建了一段“重力回转列车”(gravity switchback train)。这种主要依靠重力作用让乘客们在不同高度之间来回游荡的最初形态的过山车很快取代了旋转木马,成为游乐园中最受欢迎的项目。虽然汤普森不是最早发明现代过山车的人,但他成功地让过山车成为游乐园中最吸引人的项目,因此被称为“过山车之父”。

1924年6月,游客在伦敦的一家游乐场玩过山车

进入20世纪之后,过山车迅速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不过其最初的流行与当时美国城市中有轨电车的普及有关。为了鼓励市民在周末也能多搭乘电车,很多电车路线的终点站便设在由同一家公司运营的游乐园门口。随之出现了更为先进的由人工操作的电气化过山车,由人驾驶,沿着上千米的环形轨道运行。不过这样的过山车并不太安全。在20世纪初,常有因为驾驶员在弯道上操作过快导致过山车出轨,乃至游客身亡的新闻出现。

想要吸引更多游客,必须增强过山车的安全性。约翰·米勒(John Miller)在1919年获得了关于“娱乐轨道系统”的设计专利,发明了“下摩擦力”(under-friction)过山车。这种新的设计很快取代了之前的“侧摩擦力”(side-friction),使过山车的轮子在轨道的内边滚动,解决了意外脱轨问题。它一方面增加了过山车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使过山车的速度进一步提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几年之后,美国的过山车产业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前的过山车大多是由运输公司所有,之后则大都改为那些将游乐园作为一项专门产业进行运营的公司所有。在这样的情况下,约翰·米勒和哈里·贝克(Harry Baker)将这个原本轻松的娱乐项目变成一项高速、惊险、刺激的游戏。两人总共花费8周时间,由120名工人施工,应用新技术,合作在纽约州罗切斯特的“海风游乐园”(Seabreeze Amusement Park)设计建造了杰克兔子(Jack Rabbit)木质过山车——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速度最快的过山车。

能否让游客体验到更强烈的刺激感,成了衡量过山车是否有所进步的重要标准。在总共大约650米的轨道上,杰克兔过山车的第一次快速下降就有20多米的距离。这种一次可以搭乘24名乘客的过山车项目显然要比现代过山车更加惊险——当时还没有安全带,而是需要乘客们牢牢抓紧一个固定的扶手。如今,那个曾经可以把过山车拉上山顶的,以枫木制成、直径3米多长的巨型驱动轮,已经被放在博物馆中展示。超过100年历史的杰克兔过山车仍在运行,它有了一套现代化的驱动系统,仍然是海风游乐园中最受欢迎的项目。

20世纪20年代堪称过山车的黄金时代。在当时美国已经有超过1500个过山车项目,其中最快的过山车时速接近100公里。而不断涌现的新型过山车依然在追求更快的速度。经常有游客从过山车上下来时身上带着淤青。甚至有一个游乐园为自己的过山车项目配备了专职护士。

约翰·米勒在1927年协助建造了康尼岛上的“旋风过山车”(Cyclone),这被认为是当时最先进的过山车。它甚至曾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过山车”,成为几代游客的难忘记忆。有人评论乘坐飓风过山车“比坐飞机还吓人”。而作为拥有超过100项过山车安全技术专利的工程师,米勒被称作“过山车界的托马斯·爱迪生”。他设计的最后一款过山车是在1936年为得克萨斯州博览会(State Fair of Texas)建造的“三重竞速过山车”(Triple Racing Coaster)。

这种火热的场景并没有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从1929年开始的美国大萧条以及随之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让美国的游乐园产业一落千丈,有超过2000家游乐园倒闭。过山车也随之衰落,只有其中的极少数熬过了漫长的萧条和战争年代。而过山车的演化仍在继续。到了1946年,过山车的车身材料由木质改为不锈钢,在座椅上也增加了固定乘客膝盖位置的安全杆;时至1978年,车身材料又换为福米卡(Solid Formica)材质;从1989年至今,过山车车身大多进一步换为玻璃纤维材质,使之运行更加流畅。

“二战”过后,迪士尼主题公园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过山车的演化。甚至有人评论,是沃尔特·迪士尼把过山车从被人遗忘的状态中拯救了出来,毕竟当时美国过山车的数量只剩下黄金年代的十分之一左右。加州迪士尼乐园在1959年开放的“马特洪峰雪橇飞车”(Matterhorn Bobsleds)项目中首次使用了圆柱钢轨道和聚氨酯材料的车轮。这样的设计使过山车行驶得更快、更安全,也更安静。在新技术的促进下,随即出现了可以倒悬以及沿着螺旋轨道行驶的,更高、更快的过山车。在经过迪士尼乐园的“梦幻”修饰之后,乘坐过山车也不仅仅是追次刺激体验,而是成为游历童话世界的一部分。

到了1997年,六旗魔术山主题公园(Six Flags Magic Mountain)的过山车达到了惊人的126米高度,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160公里。在进入21世纪之后,当过山车的速度已经达到了极限,设计者们被要求转而制造游客在视听方面能够获得的最大诱惑。令人激动的声、光、电效果和3D技术,乃至元宇宙技术都开始被应用到过山车中。戴上了3D眼镜的过山车游客会以为自己身在一个神奇的魔幻世界。百年时间过去,过山车依旧是世界各地游乐园和主题公园中最为吸引人的招牌项目。

说到底,过山车掌握的心理阀门,是一种安全的冒险体验。在翻转、加速和失重的过程中惊恐地尖叫,而在结束之后则是充分释放的满足感。与很多进入乐园便直奔过山车的爱好者相比,也有人对这种看上去极为惊悚的娱乐项目表现得尤为恐惧,光是在旁边观看,就能想象出游客从上面掉落的恐怖场景。而实际上,早期过山车的意外事故大多是驾驶员粗心大意导致,而现代过山车事故则多是由于设备疏于检修和保养所致。根据国际游乐园和景点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usement Parks and Attractions)的统计,乘坐过山车受伤的概率为700万分之一,死亡的概率则是2.5亿分之一。

华特·迪士尼和家人在迪士尼乐园乘坐“疯帽子旋转杯”(摄于1955年)

主题公园的造梦之路

从16世纪中期开始在欧洲出现的欢乐花园(Pleasure Gardens),可以算作最早专门用于休闲娱乐的永久性户外设施。在当时的欢乐花园里设有喷泉、花园、保龄球、音乐以及舞台等设施。这种由庆祝丰收的狂欢节所演变而来的场所体现了人们的一种本能——人们喜欢聚集在一起,寻求欢乐。随着欢乐花园逐渐演变为一种专门供人娱乐的场所,游乐园随之出现。如果说20世纪游乐园中的标志性项目是过山车,那么19世纪游乐园的标志性项目非旋转木马莫属。这种娱乐设施最初需要人力推动,到了1860年才出现由蒸汽推动的旋转木马。

19世纪末在美国康尼岛上出现了多处游乐园,可以看作是现代游乐园的雏形,但1893年在芝加哥举办的世界博览会(World's Columbian Exposition)才真正塑造了20世纪现代游乐园的形态。博览会展出了由乔治·费力斯(George Ferris)设计建造的摩天轮,这个摩天轮重量超过1800吨,高度超过80米,一次可以乘坐2160人。在五个月的时间里,这个巨大的摩天轮接待了超过140万游客。随摩天轮一同亮相的还有一个名为“大道乐园”(Midway Plaisance Park)的游乐园。在未来几十年里大部分游乐园都会参考大道乐园的建筑外观和豪华的灯光设计。

在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在美国兴起一股建造游乐园的风潮。到了1910年,美国已经有超过2000家游乐园。不过这种新型娱乐场所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1915年到1920年间,因为汽车的普及以及人们对于更新型娱乐项目——例如电影——产生兴趣,游客对于游乐园的兴趣大减,很多乐园因此倒闭。而进入到20世纪20年代之后,随着过山车技术的进步,游乐园又迎来了将近10年的黄金发展期。在美国的很多大城市通常有多个游乐园相互竞争——直到1929年发生经济大萧条,以及随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期间,游乐园产业陷入了长时间的低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以及随后“婴儿潮”一代的出现,又让游乐园产业走出低迷。而游乐园中传统娱乐项目与新型娱乐形式的结合,便促进了“主题公园”的出现。

创立于1923年的沃尔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在2023年成为一家百年企业。在这100年间,迪士尼公司创造了大量经典的动画形象以及以这些形象为主角的电影。一个“迪士尼宇宙”逐渐成型。米老鼠、唐老鸭和白雪公主这类动画人物深入人心,有很多粉丝写信想要访问迪士尼的工作室,希望能够不止在电影中接触到这些动画人物。这让沃尔特·迪士尼逐渐产生出为自己公司所营造的这些虚拟人物创造一个真实空间的想法。

沃尔特·迪士尼筹划了数年时间,在1952年从沃尔特·迪士尼影业集团(Walt Disney Studio)抽调一批艺术家和设计师,成立了一个名为“沃尔特·迪士尼幻想工程”(Walt Disney Imagineering)的部门,负责从创意设计到工程开发,从概念到建造等任务,专门为迪士尼乐园工作。最终以1700万美元的投资、1年时间的建造,于1955年在加州开设了第一家以迪士尼动画人物为主题的乐园——这个在宣传中号称“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不仅让迪士尼公司的动画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也推动了乐园这种庞巨的人造娱乐工业从游乐园到主题公园的转变,并且,更加追求奇观。

1955年7月17日在加州安纳海姆开业的世界上第一家迪士尼乐园主要由4个区域构成:边疆世界(Frontierland)、明日世界(Tomorrowland)、冒险世界(Adventureland)和幻想世界(Fantasyland)。开业当天的场景实在难称完美:当天的高温创下了纪录。有1.1万人被邀请进入现场,不过另外还有数千人试图通过假票入场而被拒之门外。“蟾蜍先生的疯狂大冒险”(Mr. Toad's Wild Ride)项目因为超负荷运转造成了公园的电网瘫痪,“幻想世界”则因为附近的燃气泄漏而被迫关闭。

这种混乱的场面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热情。到了第二天乐园开始向公众开放时,游客们从凌晨2点就开始排队,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到早上10点时,已经有超过15000人在等待。在1960年,迪士尼乐园每年已经可以接待500万名游客。截至2019年,这家最初打算取名“米老鼠公园”(The Mickey Mouse Park)或是“Disneylandia”,最终定名为迪士尼乐园的主题公园,已经接待了超过7亿名游客。

最初只要花费1美元,一名游客就可以游览乐园中的主街和四个园区,娱乐项目单独收费,价格在10美分到30美分之间。随后迪士尼乐园开始出售包括入场费和8个娱乐项目的统一门票,价格为2.5美元。园中多有列车项目——这源于沃尔特·迪士尼对于火车的热爱。

可以说迪士尼乐园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美国。密苏里大学的历史学家史蒂文·瓦茨(Steven Watts)写道:“当你进入公园,你必须游历的所有这些东西,其中介绍的小城镇是理想化的美国。它的价值观、感受、道德观,所有这些——迪士尼在某种意义上试图创造一个人们愿意相信存在的美国形象。”它不再是一个单纯为游客提供娱乐和休闲的场所,而是要为普通人打造一个完美的虚拟世界。它以一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来让人们相信,或者愿意相信:游客只要来到这里,就可以和他们喜爱的动画人物一起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只有快乐,没有烦恼。

从娱乐项目来看,主题公园与游乐园并没有太大不同,但是主题公园的主要目的在于“造梦”,整个园区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这使设计和建造一座主题公园的难度不亚于设计建造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将最新的工程技术和想象力和商业相结合的实验场域。在迪士尼乐园运营将近10年之后,随着1964年“环球影城主题公园”(Universal Studios)的开业,从园区设计到新技术的应用,这两家世界最主要的主题公园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不断将全球主题公园产业推到新的高度。

地理学家萨尔瓦多·安东·克拉维(Salvador Anton Clave)在《全球主题公园产业》(The Global Theme Park Industry)一书中写道:“设计主题公园的过程与建造房屋无异,其中的故事是基础。然后开发者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式去开发它,让人们享受其中。故事是一个愿景、梦想或信息。它可以带着人们回到过去,或是让他们体验未来。保持一致性和内聚性要求开发者在主题、交通工具、游乐设备、特效、音响-电子动画等方面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以奥兰多环球影城的第二个园区——冒险岛(Islands of Adventure)为例,克拉维详细分析了主题公园的设计理念。他写道:“它在颜色、声音、植被和建筑设计等方面的设计都非常强烈。它刺激着人们的感官,尤其是在入口处,以及在所有其他主题节点(theme-nodes)中,都有不同的调节方式。游乐设施旨在提供肾上腺素的刺激,尤其是那些主要项目,特别是蜘蛛侠。即使是那些经典的项目,例如波塞冬的愤怒,也通过使用水隧道来显示出(设计者)激发情绪的欲望。另一方面,主题公园回避了真实性,因为实际上公园的主题就是幻想:漫画、传奇、电影中的地标或是卡通形象。”

无论是让游客体验滑水、乘坐氢气球、乘坐过山车、参观电影主题展览还是花车巡游,主题公园的目的都是讲一个故事,让人感觉生活在幻梦之中。除此之外,设计、建造和维护一家主题公园也绝非易事。设计者需要将工业界的各种新产品、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到娱乐设施中。娱乐设施还需要经历各种天气情况的考验——很多主题公园都建在海边,潮湿的空气具有腐蚀性,因此娱乐设施的持久性和安全性尤为重要。

主题公园是应用各种新技术的场所,这也是商业对手之间竞争的关键:早在1955年开业时,迪士尼乐园就率先将使用多个同步摄像机的360度电影技术应用到主题公园之中;到了1959年,园中出现了首个每日运营的单轨道列车系统;1963年的神奇鸟语屋(The Enchanted Tiki Room)是首个使用全新音响-电子动画技术的设施,拥有三维的鸟类、花朵和木神像;“小小世界”(It's a Small World water ride)水上游乐项目在1966年开放,展示了500个代表世界各地文化的音响-电子动画娃娃;1972年开始的主街电光游行,使用了超过50万个闪烁灯光;到了1975年,乐园中如太空山(Space Mountain)、魔法王国(Magic Kingdom)等惊险游乐设施已经开始由计算机控制;三维电影摄影系统则在1982年被引入乐园之中。

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之后,主题公园的技术竞赛仍未停止。环球影城尝试把娱乐设备与元宇宙概念相结合。目前在日本环球影城中最热门的项目是“马里奥·卡丁车:鲍泽的挑战”(Mario Kart: Koopa's Challenge):在鲍泽的城堡中,游客头戴马里奥的红帽以及一个增强现实设备,可以对增强现实世界中的目标进行射击;而好莱坞环球影城的游客可以戴上3D眼镜,看到立体的金刚在骷髅岛咆哮。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主题公园造梦的手段越来越成熟,创造出的虚拟世界看上去也越来越诱人。

1981年,加拿大奇幻乐园(Canada's Wonderland)在多伦多开业。很多人把这当作是主题公园产业在北美发展到达顶点的标志。专家认为北美的主题公园市场已经饱和。于是主题公园开始寻求在欧洲和亚洲扩大业务。1983年,东京迪士尼乐园开业;1992年,巴黎迪士尼乐园开业;香港迪士尼乐园和上海迪士尼乐园分别于2005年和2016年开业;而北京环球影城则在2021年开业。这些遍地开花的主题乐园让世界看上去变得更平了。

从进入到20世纪开始,游乐园到主题公园的演化,与其中的招牌项目——过山车的发展历程一样,一直受到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在塑造着现代社会。从单纯追求肾上腺素的刺激,到提供对心灵的抚慰,哪怕它只是来自“临时世界”的抚慰。游乐园和主题公园不仅是属于20世纪的一种人造奇观,也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1987年,宾夕法尼亚州的“肯尼伍德游乐园”(Kennywood)和纽约州的“黑麦游乐园”(Playland)被列入美国国家历史名胜(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成为第一个获此荣誉的正在运营的游乐园。

进入到21世纪之后,主题公园依然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特殊位置。随着技术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作为一种让人短暂逃离庸常生活的休闲场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越来越多地融入主题公园的娱乐和表演项目之中。人类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去探索宇宙最深处的秘密,也愿意利用同样的技术去制造幻梦,安慰自己的内心。

[本文写作参考了迪士尼主题公园网站,相关网络报道,华盛顿邮报的文章《过山车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he Roller Coaster”),以及图书《全球主题公园产业》(The Global Theme Park Industry)的内容,作者Salvador Anton Clave,2007年出版]

注: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迪士尼乐园是世界上第一座主题公园。也有人认为美国实业家路易斯·科赫(Louis Koch)于1946年在美国圣克劳斯(Santa Claus)修建的“圣诞老人乐园”(Santa Claus Land)是美国第一座主题公园。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苗千

发表文章3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902人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2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