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背景音乐的魔力

作者:程旭

08-06·阅读时长2分钟

2375人看过

背景音乐的魔力

6.51MB
00:0004:44

好久没去北京人艺旁的全家便利店,这天路过进店买水,顿觉异样,直到迈出门“入店音”再次响起,我才恍然,他家换音乐了。那段令人神清气爽、眼明心亮的欢迎铃声换成了洒水车提示音一样的苍白调调。

店家自然有随意选择和更换音乐的权利。我平时很少听歌,都是陪孩子学游泳时,在培训机构补习流行音乐。他们把背景音乐放得山响,一会儿《千与千寻》,一会儿东北说唱,接着还有泰勒·斯威夫特,没有定数,主打一个违背预期。我时常幻想自己开个咖啡馆或美发店也在背景音乐里夹带私货,管他别人爱不爱听。我要怀旧,播《路灯下的小姑娘》;我要迷影,放惊悚的《电锯惊魂》和《X档案》;我要追星,我追了30年的偶像,从儿童歌曲到宗教音乐样样精通。

营销专家会马上叫停我的幼稚行为,做生意可不是在地铁里放自己的“荒岛唱片”,一定要善于利用感官效果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建立品牌DNA,随随便便选背景音乐可不行。有地域色彩的商家,背景音乐常常像一个气泡,顾客一踏入店里就被它包裹,移步则换景,外界被隔离。动画电影《机器人之梦》没有一句对白,音乐便充当沟通的语言,主角小狗在纽约唐人街选购风筝,“王氏风筝”店里播放的是《康定情歌》,一秒钟拖着买家跨越了国境。在一家日式自助火锅店,我以为听到的是《后来》《原来你也在这里》《爱情转移》,竖起耳朵才能听出歌词是日语。背景音乐也走起了平衡木,翻唱的事先放一边,熟悉中加点儿异域,好比“要得甜,加点盐”,看似违和,却走了捷径。

好的背景音乐不会喧宾夺主,调动听众蹦迪,而是润物细无声般地塑造和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心理学中有一种潜意识操控术叫“阈下影响”,这个“阈”是感官刺激的临界点,阈下影响指通过微弱甚至是无法察觉到的刺激来改变人的态度。加料的背景音乐就是实现阈下影响的一种方式。比如,超市里的背景音乐中加一些快速播放的声音,像“我是诚实的”“我将不会偷窃”,能有效减少入店行窃的行为。

关于背景音乐的武器级应用,莫扎特、巴赫和贝多芬们可以印在军需用品的包装上。《感官品牌》这本书中提到,反复播放古典音乐,不仅可以让“维多利亚的秘密”的内衣很高贵,也能降低澳大利亚小镇和哥本哈根火车站的犯罪率。《纽约客》杂志曾报道过,美国加州、得州的7-11便利店会不间断播放莫扎特的歌剧《唐璜》或威尔第的歌剧《西蒙·波卡涅拉》,阻止无家可归者在店外闲逛。

我家楼下的7-11便利店四季放的都是《菊次郎的夏天》,热情似火,轻松欢快,就像全家便利店被换掉的那段“入店音”,有一种劝人向善的力量。专家说,歌剧这种曲高和寡的音乐很挑人,排斥异己,凸显冒犯,而熟悉的背景音乐才会让人宾至如归。所以,每次逛故宫,闭馆清场前会播放一曲《紫竹调》,有的博物馆放的是变调版《送别》,听到它们,我也不禁加快脚步,带着愉悦和满足归去。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程旭

发表文章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人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