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人类的高温极限

作者:袁越

09-03·阅读时长2分钟

2498人看过

人类的高温极限

9.32MB
00:0005:02

截至2024年7月,全球大气平均温度已经连续14个月创历史新高,这件事本身就是个新的世界纪录,说明全球变暖正在加剧,未来只会比现在更热。

每次热浪来袭,世界卫生组织(WHO)都会发布高温预警,敦促各国政府启动相应的预防措施。这些措施主要针对的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往往需要在户外或者缺乏降温设施的室内工作,高温会对这些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这就引申出一个重要问题:人类到底能忍受多高的温度呢?

作为哺乳动物家族里最聪明的成员,人类对于低温环境的忍耐力是相当高的,因为我们发明了各种保暖服装,可以让我们在极寒的环境里存活下来。但是,人类对于高温的忍耐力却相当有限,因为我们只能依靠皮肤来散热,而皮肤的散热能力和环境温度成反比。一旦环境温度突破了某个上限,人类就会被热死,除非有空调救命。但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劳动者是没有空调的,而且这样的人很多。根据联合国所做的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大约24亿人需要在对健康有害的高温下工作,占全球劳动力总数的70%,这就是为什么WHO最近几年频繁发布高温预警的原因。

相关文件显示,目前WHO官方认可的人类高温极限是35℃。这个温度是“湿球温度”(wet-bulb temperature),即用一张湿纸巾包裹住温度计后测出的温度。如果环境湿度是100%的话,那么这支温度计测出的湿球温度就等于环境温度。但如果环境湿度不到100%的话,那么因为水分的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所以这支温度计测出来的湿球温度会低于环境温度。

之所以要用湿球温度来标注人类高温极限,其目的就是把汗液蒸发造成的降温效应考虑在内。人类之所以在干燥环境下更耐高温,原因就在这里。换句话说,根据WHO的官方文件,一个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只能在气温35℃、湿度100%的环境中存活6个小时,超过这一限度他就会被热死。如果他处在一个比较干燥的环境里,那么他所能忍受的最高气温会比35℃高一些。

问题在于,这个35℃源自一篇发表在2010年的论文,但那篇论文是基于理论计算写出来的,并没有经过人体试验的检验。2024年8月14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刊登了一篇新闻综述,介绍了一位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生理学家奥利·杰伊(Ollie Jay)为解决这个问题所做的努力。

杰伊于2019年设计了一个气候模拟实验舱,然后花费130万美元把它造了出来。这个实验舱长5米、宽4米,内部温度和湿度完全可控,并用红外灯来模拟太阳光照的室外环境。之后,杰伊和同事们招募了一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志愿者,让他们在实验舱里进行各种强度的运动,同时测量他们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证明年轻人的高温极限在26℃~34℃之间,老年人则在21℃~34℃之间,其最高值均比此前WHO的官方数值要低。

更重要的是,杰伊用这个实验舱测试了各种低成本降温措施的有效性,修正了此前的很多错误做法。比如,杰伊发现潮湿环境下使用电风扇可以把人类高温极限提高到38℃,但在干燥条件下使用电风扇反而会更糟。再比如,一些热带地区的人喜欢用白布罩住婴儿车,以为这样可以降低车内温度。但杰伊发现,干燥的白布反而会让车内温度升高2.5℃,只有事先将白布弄湿才会起到降温的效果。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袁越

发表文章51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116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