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14岁的初二生,终于戴上了眼镜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2-11·阅读时长6分钟

37人看过
孩子的成长路,山一程,水一程,近视就当是意料之中的小小坎坷吧。
今年春晚,王菲的一曲《世界赠予我的》是为数不多让人有印象的节目,她方唱罢,网上就出了一系列“二创”,《工作赠予我的》、《孩子赠予我的》,各种吐槽让人各种共鸣。比如那首《孩子赠予我的》,简直唱到了我心坎里:“有人去补牙,有人配眼镜,查查过敏原,测一下骨龄,孩子赠予我晚睡,也赠予我早起,赠我满满一杯水,却是黑暗料理……”

过去的数年间,我带女儿查过过敏原、做过脱敏治疗,用过抗过敏神药奥马珠单抗;测过骨龄,长期跟踪内分泌情况,最终打上生长激素;因为龋齿看过无数次牙医,去年则正式开始矫牙。歌曲里的这些活计我都干过,歌曲里的痛点我都痛过。所以,去年年底体检她被查出近视后,我的心情毫无波澜,习惯了。

《曾少年》剧照

对于近视,我早有心理准备。女儿周岁时参加了社区的视力筛查,结论是:有近视倾向。这个词让我费解,眼球都没发育好呢,就要近视了?仔细研究了一下数据,大概了解了缘故,这个年龄的孩子一般都有会有2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远视储备随着眼球的发育逐步消耗光,眼球成为正视,此后,眼轴再长长就变成近视了。女儿在周岁时就没有远视储备,双眼已经是正视,所以被判定为“近视倾向”。

这事让我这个新手妈妈十分焦虑,社区建议到医院详查,我赶紧挂了一家三甲医院小儿眼科的专家号。家长着急忙慌,大夫却轻描淡写:“近视倾向和真的近视是两回事,不用这么着急”。也就是说,没有远视储备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近视。我真心喜欢大夫的轻描淡写,接着她又扔给我一句振聋发聩的金句:“其实,人近不近视是上帝决定的。”对啊,人类对自身的认知是有限的,特别是眼睛这种精密元件。既然着急没用我也就放宽了心,毕竟都不是人类的管辖范围了。至于老生常谈的“多户外运动”、“注意用眼距离”什么的,在电子产品横行的时代,其实能做的也很有限。那就走到哪儿算哪儿吧。

图片

此后的十三年中,我因为孩子的龋齿、过敏体质和身高问题已然操碎了心,干脆把视力交给上帝决定了。限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不让躺着看书、保持握笔姿势和坐姿正确……这些林林总总的事情太消磨生命,实在懒得管了。就安慰自己,即便真的近视,无非就是一副眼镜的事。不知道是不是上帝回应了我的托付,整个小学阶段,同学们陆陆续续戴上眼镜,只有女儿一直素面朝天,每次视力检查都以1.0低分飘过,荣获一个“边缘视力”评语。边缘就边缘吧,反正不近视,好歹在那个“孝子条目”中,女儿还能稳稳占上一条。至此,我也越来越相信大夫的判断,近视与否,大概不是人的主观想法能左右的。

不过在孩子视力问题上,老母亲无法做到全然放心。孩子周岁时社区给出的“近视倾向”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我们头顶。所以,我格外留意近视的相关知识和这个领域科技的进展,孩子还没近视我已成为半个专家,自己这边没有用武之地,就经常在亲友们孩子的视力上“指点江山”。比如一位心大友人,孩子一只眼睛视力是1.2,另一只却只有0.5,看书学习没问题,大人就没当回事。我替孩子着急:“双眼视差麻烦更大,得处理”,终于催着孩子妈妈带着去检查验光,单眼配了角膜塑形镜,目前近视控制得很好。

图片

《阳光小美女》剧照

女儿上初中的同一年,我在生长发育科大夫的建议下决定给孩子打生长激素。根据网上一些使用者的反馈,生长激素可能刺激眼轴生长,加重近视,有家长为此给孩子用上了近视神药低浓度阿托品。我为此专门咨询了内分泌科大夫,反馈是:“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二者有相关性”,不过大夫提示:“青春期发育和近视的进展有相关性,很多孩子是青春期开始近视的。”青春期孩子的孩子会经历什么呢?除了激素变化导致的情绪波动,还有和身体一起快速成长的眼轴。对了,还有如山如海的作业和成堆的试卷。好运总有终结,我知道,女儿八成还是要近视的。

《霓虹》剧照

孩子还是很不容易的,一直撑到初二下学期,自己满14岁时才宣告近视。好歹不算“近视儿童”,已经是个近视少年了。配眼镜那天,我的知识储备总算有了用武之地,大夫给出的方案基本在我的预料中,要想控制近视的进展,要么选角膜塑形镜要么选离焦框架镜,前者一年费用一万多,后者一副四千左右。孩子一开始不愿接受框架眼镜,觉得会影响自己的户外活动,不过我知道这个过敏体质的小孩,八成接受不了直接把眼镜贴眼珠上。大夫建议女儿先试戴日抛隐形眼镜,看是否能接受。她和护士密切配合,我在一旁密切关注,十分钟的彼此折磨后,眼镜总算戴了进去,然后在五分钟后被她的眼泪冲了出来。这下角膜塑形镜是戴不成了,因为它对眼球的刺激远大于日抛隐形眼镜。我则暗自窃喜,好歹能少烧点钱。又是生长激素又是矫牙,这些年,“孩子赠予我的”是空空的钱包和疲惫的身心。

眼镜配好两周后我们才去取,因为孩子不想因为适应新眼镜影响她的期末考试。考完当天我们去取眼镜,她揽镜自照,我也仔细端详。还算人模狗样,而且和戴了半辈子眼镜的我看起来更像了。老母亲心中释然,戴眼镜就戴吧,年纪轻轻就有知识分子的样子,多好。

《少年派》剧照

第二天和另一位老母亲一起接孩子,她家小闺女二年级就戴上眼镜,和近视鏖战多年,现在控制在200度左右,十分令人佩服。听闻女儿近视75度就配了离焦镜,她表示痛心疾首:“你这是上当了,过度消费,才75度根本不用上这么大的手段”。在她看来,如果这是个牌局,我的做法就是对方刚出了一个对三,我就给出了一个王炸。话到此处,她也表示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对孩子太过在乎,所以才会在这些身体问题上过度消费吧。无他,唯图安心尔。我家14岁的初二生,终于戴上了眼镜,不近视时多少有些奢望,近视了也算心中尘埃落定。孩子的成长路,山一程,水一程,近视就当是意料之中的小小坎坷吧。




图片

《少年新知》是《三联生活周刊》旗下的原创青少年杂志,我们的自我定位是人文思维启蒙。我们希望这本杂志能够陪伴青少年一起直面真实复杂的世界,让他们意识到,看待世界不是只有一种方法。

自2020年6月创刊,《少年新知》已经推出45期杂志。我们的主题涉及时间、魔法、友谊、家庭、偶像、未知、运动、冬日、海洋、倾听与表达、网络生存、像侦探一样思考、历史、成长的烦恼、微观世界、写作实验室、清单、博物馆、爱情、野外、情绪、音乐、美食、建筑、物理、秋日、漫画、流行、故事、社团、身体、AI、南北朝、游戏、古生物、语文、苏东坡、厨房、旅行、希腊神话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许多愿意为青少年写作和绘画的成年人加入了这本杂志的创作。科学、游戏、哲学、文学、心理学、艺术专栏的创作者不断地输送着前沿的研究和对日常生活的思考,试图回应青少年对现实世界的困惑。



图片点击图片,一键下单图片

《少年新知》订阅

图片


春季课内整本专项阅读计划开课啦!

点击图片,了解课程详情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05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