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免学费还赚钱”,涌入国外读职校的年轻人找到好工作了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29分钟

87人看过
在研究生和博士都就业难的情况下,欧盟报告显示,2023年双元制学生的就业率是92.7%。因此,许多人寄希望于通过双元制从考学、就业的压力中解脱出来。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提到出国留学,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去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学深造。不过,浪潮之下,也有人另辟蹊径,选择出国读职校。
在社交媒体上以“国外职校”为关键词搜索,帖子有数千篇。可以看到,从2023年开始,对出国读职校的讨论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德国、澳大利亚、瑞典、芬兰等地。关于德国双元制的帖子更是占到“德国留学”话题下的30%。
在这些国家,职业教育系统已经比较完善。以讨论最多的德国双元制(Dual Education System)为例,这一制度起源于中世纪的学徒制,1969年德国通过《职业教育法》形成双元制的现代制度框架,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双元制是指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在学校和企业的时间比例大概为3:7。不仅不需要学费,还会每月给学员发放一定津贴。在研究生和博士都就业难的情况下,欧盟报告显示,2023年双元制学生的就业率是92.7%。因此,许多人寄希望于通过双元制从考学、就业的压力中解脱出来。
职校的生活究竟如何?我们采访了几位分别去到瑞典、澳大利亚、德国读职校的人,有的高中刚毕业,有的则是已经工作多年的职场人。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文|小安

编辑|王海燕


留学德国 19岁 小哲
销售专业 2025年7月出国


有时候我会觉得很不可思议,几个月前我还是刚考完高考的大学生,现在已经在德国西部的一座小城,一个人生活、工作。这座小城,可能很多德国人都不知道在哪里。

最初了解到德国双元制是高二,父母的一个朋友向他们推荐了这个项目。我在东南沿海的某市读高中,当时的成绩差不多刚过一本线,离想去的大学有点距离。再加上读的文科,感觉不考研考公,就业会很难。真要考研考公,考不考得上还说,我也觉得,不应该把年轻的时光全部花在读书上,自己可能也没那个脑子。

《陷入我们的热恋》剧照

这中间还涉及到钱的问题。我小学和初中都是读的私立学校,父母已经投了不少钱,考研考公还要花父母的钱,自己不太能接受。听到德国的双元制职校可以半工半读,不需要学费,每月有补贴,又有机会留在德国,我心动了。

做好决定后,高三上学期到高考前三个月,我一直请假在机构学习德语,终于在2025年上半年考到了B1(德语从A1-C2共6个等级,A1为入门级),达到申请条件。中介一开始给我推荐的是西餐后厨,因为德国很缺这类人才,申请相对容易。但我自己不是很喜欢,更想与人沟通,所以选择了销售。第一次面试就是我现在入职的这家公司,他们和我简短地用德语沟通了一下,就让我过了。我猜测是因为我德语还可以,人又年轻,他们需要一个干活的人。

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校是由公司敲定或者公司给你几个他们合作的学校名单,你自己选择,我是前者。我读的职校是我所在城市里唯一的一所职校,临近地区的孩子也会来这里读书,规模比较大,有几千人。学校里的专业包括办公室文员、零售营业员、物流专员等等。

我现在周一和周三上午去学校,其余时间去企业工作,工作时间从早上七点到下午三点半,没有加班。每个月除去保险,大概有700欧(约5700余元)收入,除了覆盖生活成本,还能存下一些钱。后面我可以再向政府申请房屋补贴,每月有100多欧。上课的内容相对简单,有沟通与合作、德育加会计、经济与社会等等,计算课不难,难的主要是语言。同学里基本都是同龄的德国人,和我一样高中毕业之后来读。(欧盟2024年发布的《2024年教育与培训监测》报告显示,德国超过一半的中等教育阶段学生参加职业课程)

学习建材商品的视频(受访者供图)

我入职的建材公司,在当地算中等规模,有一个大仓库再加一个收银处,主要售卖各类建材的产品,比如水泥、地板、各类装修工具等等,每天能见到的员工大概有七八位,加上负责网页的线上IT工作人员,又十多位。德国的实体经济发达,我每天早上七点开门,就已经有顾客在外面等着要买东西,白天也很热闹

工作累还是挺累的,虽说是销售,但基本所有工作都要做,从仓储处运货、打扫、收银。而且我现在的德语水平还不能在电话里跟顾客流畅交流,因为每次他们都说得很快。遇到不同的建材问题,建议用哪种材料,这样复杂一点的问题,我也回答不了。不过我知道,不想吃学习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选择了就承担代价。

德国的双元制严格来说分为双元制本科(Duale Studium)和双元制职业培训(Duale Ausbildung),我这算是双元制职业培训。前者毕业可以拿到本科毕业证,要求德语在B2及以上,在学学习时间也更长,因此只有部分大企业愿意开放名额。后者语言只要求B1,发放职业资格证,这个学历在中国是不被认可的。

两者在薪资方面也有差距,双元制本科在培训期间每月税前平均能拿到1200-1500欧,职业培训平均在800欧到1100欧左右。等正式工作后,本科税后在2000-2500欧,职业培训可能是1500-2000欧。这个差距我觉得能接受,并且如果我想,制度上是允许读完双元制职业培训继续读双元制本科、研究生。

在学校上课中(受访者供图)

总的来说,双元制的毕业生在德国,比单纯本科或硕士研究毕业生就业率更高。(欧盟2024年发布的《2024年教育与培训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职业培训学生的就业率为92.7%)并且,德国移民法规定,外国人至少要在德国有5年合法工作经验并缴纳养老保险才能移民。双元制的学生从在校的第一天起,就算在工作,企业也会给你缴纳保险,也就是说毕业后再工作3年就可以申请永久居留,所以移民的可能性也更大。我认识的一个中国人,她在国内是211本科,又在德国读了文科研究生,因为工作难找,现在又在读双元制。

因为大家薪资差异不大以及职业教育很普遍,我在这里并没有感受到所谓的职业歧视。我的室友基本都是二十多岁,有的也是职业培训起步,还有的是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不适合,转头再来读职业培训。和同事的接触,大家也都很尊重对方。

整体来说,我的感觉是德国这边工作机会比较多。在国内,我接受到的信息是劳动市场很饱和,劳动力也相对廉价,还会焦虑被AI替代。德国虽然就业市场也偏饱和,但很注重人工的价值,最低工资每年都有上涨。今年我把来德国读职校的内容分享在社交平台后,很多人都来找我咨询,其中不乏大厂打工人或是985毕业生。他们想来德国读职校的主要原因是希望能“躺平”、想要更舒坦一点的生活。

我打算毕业后看我的工资待遇,决定是否在目前的公司再留一年。等德语越来越好,我可能会选择跳槽到一个愿意培养双元制本科的公司。我的父母一直很支持我走这条路,他们觉得年轻多出去看看。不过他们也还是有点学历滤镜,希望我之后能读个本科。

留学德国 31岁 阿澄
烘焙专业 2025年8月出国


本科时,我曾经来德国留学交换了两年。当时因为某些原因,心理状态不是很好,中途回国休息。回来后,父母说家里欠债,无法再支撑我出国读书。所以我本科没有毕业,就直接工作了。后来碰上疫情,我换了3家公司,都倒闭了。攒了一笔钱的我想着自己至少会德语,要不去德国试试。

《奶酪陷阱》剧照

在德国留学时,我都不知道有双元制,也是回国后搜索信息才了解到,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有工资又不需要学费,很适合我当时的情况。因为身体和心理状态还未完全恢复,2023年底,我找了中介帮忙申请,花了98000元的中介费,这是不包含考德语的价格,他们的任务是帮我找到合适的公司面试。

最初我想申请瓷器彩绘专业,这个专业要求本人现场投递作品,我当然被拒了。中介说帮我再找找,但过了两个月也没有消息。我当时已经快到30岁,觉得社会时钟在我耳边响不停,要赶快出去才行。这时,中介甩出了护理、烘焙、厨师这几个德国缺口非常大的职业。根据我的观察,虽然双元制有300多个专业,但很多专业对德语的要求高,更倾向于招德语为母语的人,外国人多数还是选的这几个缺口大、申请成功率更大的专业。

我无奈选择了烘焙,中介快速帮我找到了一家公司,甚至不需要面试,可以直接签合同。我看了下公司介绍,是一家在德国中南部城市维尔茨堡的小型夫妻店,也算合法合规,员工宿舍就在公司附近,看着还不错,于是就签了。

德国很多公司爱招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徒,因为工资比正式工低很多(德国工业和贸易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 年的初级学徒工资700-1,000欧元/月,初级工人的工资为2,000-2,800欧元/月),又能干活。我签的烘焙店就是这样,里面总共20来个员工,分为面包、甜品、前台销售三个部门,大部分都是双元制学徒。烘焙行业的工作,都需要半夜起床,以便早上又产品卖出去,本国人都不愿意做。因此,我学校的同学和店里的同事将近三分之二都是外国人,有中国人、越南人、摩洛哥人等等。

《继承者们》剧照

待了几天后,我明显感觉到工作氛围并不好。负责的主管容易大呼小叫,比如你把一个蛋糕做坏了,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很正常的,但主管就会对着空气大喊一声,“今天怎么回事,大家都聋了吗?”和我一起实习的还有两个中国男孩子,刚高考完过来,20岁不到,德语还不太好。有一天,主管要他们拿个橙子,orange这个词是很基础的德语词,但主管故意把它说得偏向法语,让人听不懂。最后他就像对待三岁小孩一样拖着两个男生去冷冻库,指着一张橙色的纸,说“现在懂了吗?”两个男生呆呆的,感觉是被吓懵了。语言不通时,想为自己辩解都没办法。我看着觉得很难受,也只能在心里偷偷嘀咕,毕竟自己也刚落脚。

工作一个月后,老板突然和我说,他们要解雇我。负责主管也对我一通数落,给出的理由是,我做东西太慢,实际比起同期我并不慢。又说我仗着自己德语好,擅自给别的中国同事做翻译等等。听到这些,我感觉这里不值得久留,就走了。

被辞退当天我就哭了,既愤怒又迷茫。愤怒是,老板说他前一天就和中介说了要解雇我的事,中介竟然没有告诉我,联系他们时他们也变得很敷衍。迷茫是,虽然我会说德语,但这边的人很多讲方言,我听不懂,手上已经只有扣除房租、保险后的400欧。

但我没有退路,第二天就开始收拾心情找工作,发现自己去申请时工作机会并不像中介说的那么少。最后,我很幸运地在柏林找到了一份系统餐饮的工作。系统餐饮是指为肯德基、麦当劳这类大型、连锁的餐饮公司服务。

《继承者们》剧照

我的工作相当于是配菜,不需要烹饪。每个月一周在学校学习,三周在企业工作。学校时我主要是学习西餐的知识,比如waiter有哪几个岗位,餐布该如何铺开组合等等,还有营养学知识以及法律知识,比如我的法律权益和义务等等。三年后通过考试,我能拿到职业资格认证。

这家公司现在每个月会给我1000欧元出头,我为了省钱都是自己做饭,一个月大概160欧,加上房租200欧、每月公交车票40欧,可能再买买衣服,偶尔见见朋友。而我在第一家公司,工资只有900欧,生活会很紧巴。

我注意到这两年,社交媒体上推荐大家去读德国双元制的帖子非常多,尤其是有很多中介会说,“走一条你喜欢的路重启人生”等等这些。像我前面提到的两个男生,他们有告诉我,自己是因为高考没考好,想找条路重新开始才来到德国。确实,像护理、厨师这类德国人不愿意从事的行业有很大缺口,需要外国劳动力来填补。不过,我自己的感受是异国他乡会经历的一切,在德国一样会遇到,大家还是要慎重考虑,不要小瞧人在异乡会遇到的困难。

留学澳大利亚 31岁 钱钱
幼教专业 2019年出国


2019年,我本科毕业,读的是中医。我当时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考研,二是找个医院上班。我不想再考研,过了老家医院的笔试,但面试被刷了,我就想说出国看看吧。

《小巷人家》剧照

但我没什么钱,家里条件也一般,正好当时流行澳大利亚的WHV签证(Working Holiday Visa,打工度假签证,澳大利亚政府专为18-30岁的年轻旅行者设计的临时签证),我就申请了,然后用自己攒下来的钱买了去澳洲的机票。

当时的政策是,做满这一签证要求的工作种类3个月,可以拿到第二年的签证,第二年做满6个月,可以拿到第三年的签证,总共可以待3年。他们要求的岗位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种类,基本都是体力劳动,比如酒店清洁、农场工人、渔业工人等等。

我曾经做过乡村民宿的工作人员,给民宿刷漆、除草、喂鸡,也去农场里摘桃子、包装苹果、种葡萄苗、挑拣洋葱……时薪基本在20澳币(约人民币96元),有些工作要干12个小时,虽然累,但挣得多。第一次3个月后,我差不多存下了供国内半年的花销,又拿到了第二年的签证,想试试回国求职。结果碰上疫情,机票又难买又贵,只好留在了澳大利亚。

房东为我办的送别晚宴(受访者供图)

这样过了3年多(因为疫情,WHV签证可顺延一年),我继续尝试了超市收银、酒店清洁、幼儿园等工作。2023年,WHV签证快过期,我必须选择,是回国还是留下。想一想,我觉得自己已经适应了这边的生活——到点下班,要加班就给加班费,不给加班费我就直接走人,回去怕跟不上节奏。

考虑到要移民、扎根,我打算读TAFE(全称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译为公立职业教育学院),这是由澳洲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管理的体系,相当于国内的高等职业教育。如果选择读TAFE中幼教、厨师、木工等非常缺人的专业,移民的可能性非常大,工作也容易找(以幼教为例,澳大利亚教育部2024年发布的报告称,当前幼儿教育与照护人员缺口大概为2.1万人)。我有朋友去学了木工、烘焙、厨师,说非常辛苦,正好我在幼儿园当过几个月兼职助教,就选了幼教。

《善良的女人夫世美!》剧照

从这个专业毕业后,我可以拿到职业资格证,继续做幼儿园助教。但不算是幼儿园老师,因为老师需要本科学历。如果我想继续读本科,职业资格证和工作经验可以抵扣部分学分,比如大学正常要读3年,抵扣学分后可能只需要读2年。

我的同学基本都是当地的高中毕业生。学校申请整体要求不高,雅思成绩到5.5分左右,我们的老师也没有学历要求,很多是在行业里干了十几年,再通过面试进来的。平时我们既需要在学校学习理论,又需要去幼儿园实习,穿插着来。

真的入学后才发现,幼教不好学。在澳洲,幼儿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师生比是不一样的,六个月到一岁的孩子与老师是4:1,一岁到三岁是5:1,三岁以上是10:1。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都需要实习到。最让我崩溃的是,澳洲的幼教需要做很多文书工作,写每个小孩的日常活动报告、发展报告、未来兴趣和爱好延伸报告。我英语口语还可以,但读写能力比较差,非常折磨。而且澳洲的幼儿园不允许拒绝一般程度残疾或者自闭的小孩,老师要照顾他们,也要撰写针对性的报告。

《善良的女人夫世美!》剧照

这个专业的要求也不低,比如我观察到一个孩子最近喜欢看书,我就写,打算给他看更多的书,延伸阅读能力。但我的带教老师就会觉得,我的行为培养太枯燥,应该给他加上特定主题,再从特定主题出发,发展其他的兴趣爱好。比如孩子看书看到了恐龙,老师就可以针对恐龙主题,给他延伸到恐龙角色扮演、恐龙画画,以锻炼他的握笔能力、思考能力等等。 

目前我遇到的读TAFE的中国人基本是和我一样从WHV签证转过来的,直接从国内过来的还没见过。从我和身边人的经验来看,读比较缺人的几个专业,找到工作不难。我学烘焙的朋友,已经有饭店愿意留她。做木工的朋友,刚毕业时薪就拿到了近40澳币(大约为187元),干几年还可以再涨到七八十澳币。我一毕业也找到了工作,还找的是一个文书工作相对少的幼儿园,时薪是33澳币(大约为154元)一小时。

我目前生活的小镇离最近的大城市柏斯有5个小时的车程,小镇大概五六万人。我在这里租了一间房,房东人很好,房租折合成人民币,只要每月2500元左右,所以我每月可以存下来一笔钱。虽然我个人比较幸运,但这边还是存在对亚洲人的歧视。我有个菲律宾的朋友,经常被同事明里暗里让她多干活,她感到有点被挤兑。她现在去了日本散心,准备回来换个幼儿园工作。

依照澳洲的规定,我毕业后再工作4年就可以将工作签证换为永久居留身份。在那之后,我可能会考虑换别的工作。

留学瑞典 34岁 唐三果
数据分析专业 2024年7月出国


2024年7月,我来到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所职校读书,这所学校属于瑞典高等职业学校(Yrkeshögskolan)体系的一部分,只要有高中文凭就可以申请。 

选择到瑞典读职校跟我当时的状态有关。本科毕业后,我在深圳一家头部跨境电商公司工作,工作压力很大,经常加班到八九点,周末要随时响应。工作6年后,2021年,我提了离职,想休息一下。

没想到,离职后,我很快诊断出甲状腺癌和肺癌,好在都是初期。进了几次手术室后,我才真正意识到,人生是一张单程票,没办法往回走。而我的人生目标不是为了积攒财富,或者实现多么伟大的人生理想,而是当下过得开心。于是我彻底停下来,边做义工边旅居。

租房后,一边钩织,一边等待夕阳受访者供图)

2022年,调整好状态后,我在上海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结果又碰到疫情封控,出现了抑郁和躁郁症状。我原本就想出国看看,这时就想到了留学。我把目的地定在北欧,因为我很喜欢的一部剧在那里拍摄。和许多人一样,最初我也认为,留学肯定是出去深造,但国外对本科和硕士的专业度匹配要求比较高,而我本就不喜欢我的本科专业。我也考虑过重读本科,但那意味着多读4年,时间和生活成本都很高。

后来我无意中刷到一个博主分享她在瑞典读职校的生活,于是去关注这个学校的社交媒体、查看他们的官网,发现他们会发布很多如何照顾自己身心健康的内容,还会有很多分享会。“活人感”很强。不过,这所学校毕业后没有学历证明,只有职业资格证明,回到国内是不被认可的。但我抱着体验生活的心态,并不在意这些。

我当时申请提交了雅思成绩、大学成绩和毕业证书和他们交代的作业等等。申请对英语成绩没有硬性要求,但会有三轮面试,都是英语交流。学校的专业都比较紧贴市场发展,比如产品开发、产品经理、AI咨询等等。我选了感兴趣的数据分析,和我之前的工作也有关。

面试时,对方像普通朋友聊天一样,会问申请理由,我的自我评价,有哪些兴趣爱好,看到我家里有很多毛线钩织的东西,也会和我聊怎么做钩织、为什么喜欢等等。

我送给葡萄牙同事的礼物(受访者供图)

我申请的是两年学制,学费12万元。我们班的40多个学生,大部分是北欧国籍或永居身份,他们是免学费的。同学们从二十岁到四五十岁都有,基本都已经有过工作经验,比如建筑师、调酒师、舞蹈家、后厨工作人员、药剂师等,来读书是想转行或学习新东西。

第一年,我们一周大概有3-4天去学校上课,第二年课更少,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学。上课没有固定的老师,是各行业资深的工作人员来讲课,比如有沃尔沃、宜家、谷歌的工作人员,也有当地小公司的,都是讲公司里需要的、最新的技能。毕业后想找工作,也可以尝试联系他们。不过他们并非专业的老师,像统计学这类系统知识,会讲得比较浅显和混乱。

对我来说,最大的改变是更能表达自己了,因为在这里上课,同学和老师都很在意你的想法。每个班都有类似班主任的老师,每周可以报名找他聊天,什么都能聊,对学校、课程的想法,之后的发展方向等等。每节课结束,还需要反馈,不仅是对课程的反馈,还有你的感受,对团队的感受。刚来第一个月,我每天都很崩溃,因为虽然我经常反思,但从不和人表达,后来才慢慢适应。

我租的房子窗外的景色(受访者供图)

我很喜欢冬天和雪,又不太爱社交,所以在瑞典待得很舒服。平常我就和这边的中国朋友一起打麻将,或者窝在家里做钩织。有之前工作经验,读书期间,我找到两段实习。不过想留下来工作很难,小公司不能提供签证,大公司竞争激烈。如果能拿到offer,公司也要在政府官网公示三个月,确定这个岗位招不到瑞典籍的人,整体来说,还是优先本国人就业。

现在来这边读职校的中国人大多数是已经拿到永久居留身份、可以免学费。像我这样付费的人不多,因为这边的职校学历不被国内承认,也不一定就能找到工作留下来。我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经历后,有一个国内的人也申请了我的同专业,举家搬过来了。他有学生签证,把老婆和孩子都带过来了,在这边免费上瑞典的学校。现在他找到了新西兰的工作,准备搬过去。如果在瑞典留不下来,回国后我也不愿再回到职场,而且我到现在相当于空窗五年,没有公司会接受,我可能会自己找个小事业做。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球球 / 审核:同同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62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