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11分钟
当沸水唤醒蜷曲的茶叶,岩骨花香便随着热气升腾,我总是会怔望着红茶汤出神,回想起夜宿天心永乐禅寺,游览于武夷山间的情景。那武夷山的晨雾里,藏着红茶最初的秘密。茶香中似桂圆的甜醇与松烟的缱绻,是九曲溪水浸润出的蜜韵,更是丹霞岩壁孕育的筋骨。这杯琥珀色的茶汤,将武夷山水化作流动的诗篇。轻抿一口,仿佛饮下整座山谷的云雾与春光,在舌尖重现了那方风土独有的岩韵悠长。
文 / Sisi玺恩
晨光初透,武夷山的云雾还未散尽,崖壁间的茶树已浸润了千百年的岩韵风骨。天心永乐禅寺的晨钟在氤氲的茶香中响起,我好奇的跟随着僧众们步入大殿。蒲团之上,见他们双腿盘坐,脊背挺直如寺后漫山的茶树。
禅音袅袅,令人静心凝神。让我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气息,一呼一吸间,仿佛与整座武夷山同频。殿外飘来焙火的茶香,我不再抗拒,反而将其化作观想的对象——这香气来自天地雨露,来自茶人匠心,最终融入这一呼一吸。当妄念如云消散,内心如红茶水落归静。在这片澄明中,忽然懂得:禅修如制茶,都需要在时间里慢慢沉淀。青叶在揉捻中成就风骨,人心在静坐中照见本来。
我是从寺庙的侧门绕到后头去的。那一道小小的、不起眼的门,仿佛一阖上,便将前头那香烟缭绕、梵呗低回的世界轻轻关住了。眼前豁然开朗的,是另一番天地。这哪里是寻常所见的、规整的茶园呢?茶树们依着山势,高高低低地生长着,像是从这赭红色的岩土里自然而然冒出来的精灵。它们的叶子在午后的日光下,泛着深浅不一的油润的光。人还未走近,一股子热烈而复杂的香气,便混合着山间清润的空气,扑面而来了。
武夷山牛栏坑。图/王成
工坊里面几位制茶的老师傅,正忙着“揉捻”的工序。我看见他们挽着袖子,手臂上的筋肉微微隆起,全身的重量仿佛都贯注在那一双厚实的手掌上。他们将那一团团经过萎凋的、墨绿而柔软的茶叶在热锅里用力地揉着、搓着、团着、捻着。那动作,说不出是粗暴还是温柔,只觉得有一种全神贯注的、近乎于虔诚的韵律在其中。茶叶在他们手中“咝咝”作响,仿佛在低声呻吟,又仿佛在欢快地歌唱。那股子先前闻到的、带有烟火气的馥郁香气,便是从这里,从这力与热的交织中,毫无保留地蒸腾出来,弥漫了整个院落,甚至飘散到更远的山野里去。
这真是一种奇妙的观感。前一刻,我还在佛殿里,感受着那种超越形相的、精神的肃穆;这一刻,却在这工坊前,目睹着这最为质朴、也最为坚实的物质创造。僧人们的功课,是在经卷与禅坐中,探寻心灵的净土;而这些茶人们,则是在这日复一日的揉捻与烘焙里,用汗水与技艺,从一片小小的树叶中,淬炼出可以品尝的芬芳。两者看似殊途,可那专注的神情,那沉浸在自身世界里的忘我,却又何其相似。这缭绕的茶烟,莫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香火?这对手中之物的极致用心,莫非也是一种修行?
我忽然想起古代禅寺里的“农禅并重”来。百丈禅师立下清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想来,那时的僧人,也是要这般在田地间劳作的。耕耘、播种、收获,这身体力行的过程,本身便是对佛法最踏实的体悟。那么,天心永乐禅寺后的这片茶山,这些忙碌的茶人,是否也正是这古老传统的某种延续呢?佛法在求“悟”,求解脱;而制茶,似乎也是一种“悟”的过程——让青涩的叶子“悟”透自身的局限,在火的考验与力的塑造中,死去活来,最终脱胎换骨,成就一段全新的、芬芳的生命。这其中的玄机,竟有些相通了。
农禅并重,古老的延续。图/王成
我默默地离开了那香气蒸腾的工坊,沿着茶山间一条更窄的小径,向着山的深处走去。身后的揉捻声与笑语渐渐远了,被另一种声音所取代。那是流水的声音。起初是幽幽的,若有若无的,像大地深处传来的叹息。走着走着,声音渐渐清晰起来,成了琤琮的鸣响,如碎玉,如击磬。再往前,路径一转,眼前蓦地一亮,一条溪涧便横在了脚下。
这真是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了。两边的岩壁在这里忽然合拢,又巧妙地让出一线天地。树木为了争夺日光,都长得极高,枝叶在空中交错,筛下斑斑驳驳、跳动不已的光影。那条溪水,便从这浓得化不开的绿意与岩石的夹缝中奔流而出。水是极清的,看得见底下被冲刷得圆润的卵石,石上长着茸茸的、翠润的青苔。水流遇到巨石,便哗地散开,激起一片雪白的泡沫;流到平缓处,又汇成一潭沉碧,幽深得望不见底,只将天上的云影、岸边的树色,都静静地收纳在自己的怀抱里。
我拣了一块溪边被日光晒得微温的平坦大石坐下,索性脱了鞋袜,将双脚浸入那溪水中。一股沁骨的凉意,立刻从脚底直窜上来,漫遍全身,将方才的些许燥热与思绪的纷扰,都涤荡得干干净净。坐在这里,方才制茶工坊里那热火朝天的景象,仿佛已是另一个遥远世界的事了。这里是如此的幽静,静得只能听见水声、风声,以及偶尔一两声不知名的鸟鸣。
然而,当我闭上眼,那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工坊里的“热”与溪涧旁的“冷”,佛殿里的“静”与揉茶时的“动”——却开始在我心中交织、融合。它们不再是对立的两端,而仿佛成了一体。没有那制茶时的力与热,便没有后来杯中那令人心旷神怡的香与醇;同样,没有此刻这溪涧旁的清冷与幽寂,也便无法真正体会那香与醇背后所经历的锤炼。这武夷山的山水,仿佛就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的茶盏。那赭红的岩壁是它的盏壁,坚实而温厚;这奔流的溪涧是其中清冽的活水;而那漫山的茶树与缭绕的云雾,便是那等待冲泡的、蕴藉着无尽风味的茶叶了。
武夷山,藏着红茶最初的秘密
茶山小径上,偶遇一位采茶归来的老茶农。他身形清瘦,肩挎竹篓,步履轻盈得仿佛踏在云上。沐浴夕阳的暖光,显得更有神性。行至半山亭,他取出随身携带的茶具,舀起山涧清泉为我沏茶。茶汤在粗陶碗中漾出琥珀色的光晕。
“真不想回去了!城市里压力可太大了,整天的文案、数据、ppt……!像这样在山野之间,闲适的喝口茶的生活,可太令人羡慕了!“我不禁脱口而出。
“年轻人,你可知制茶如修行?萎凋是放下,揉捻是磨砺,发酵是转化,烘焙是沉淀。一片青叶要经历多少历练,才能成就这一碗茶汤的芬芳。”老伯意味深长。
暮色渐浓,他起身整理竹篓,说出最后一番话:“茶好了,水开了,端起放下之间,便是圆满。就像这天心永乐禅寺的钟声,响了千年,从不执着于谁在听,可该听见的人,自然都听见了。”
他的身影消失在苍茫暮色中,像一滴墨融进夜色。我捧着那碗尚温的茶,忽然明白——原来最深的禅意,就藏在这片被夕阳浸染的茶山里,藏在每一个朴素的日子里。
不知坐了多久,直到日影西斜,山中的岚气渐渐弥漫开来,我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循着原路返回。再次经过那片茶山时,工坊里的灯火已经亮了起来,在渐浓的暮色里,显得格外温暖。那揉捻的工序想是已经完成,空气中弥漫的,是另一种更沉稳、更悠长的香气,那是茶叶在静静发酵的味道。
回到寄住的禅房,我向寺里的僧人讨要了一撮今日刚制好的红茶,用白瓷盖碗沏了。当沸水冲下,那股熟悉的、混合着果香与蜜意的芬芳再次升起,氤氲在小小的禅房里。
在桐木关保护区内种植的黄观音茶树,属于高香小品种,香气汤感具有正山产区独有的清幽和鲜甜。
我捧着那温热的茶盏,看红艳明亮的茶汤在洁白瓷壁的映衬下,宛如一块流动的琥珀。我细细地啜了一口。茶汤滑入喉中,起初是温软的、醇厚的,带着阳光与蜜糖的甜润;可稍待片刻,一种清冽的、有力的韵味便从舌根两侧泛起,缓缓地向喉咙深处渗透下去。
这韵味,不正是我今日所经历的一切么?那甜润,是午后日光、是茶人汗水的结晶、是这片丰饶土地的赠予;而那深藏在后的清冽与骨鲠,分明就是那幽涧寒泉的魂魄,是这丹岩峭壁的风骨啊!一杯茶里,竟能容纳下整座武夷山的晨昏、雨露、山石与溪流,容纳下制茶人的辛劳与专注,甚至,也容纳下一座千年古刹的寂静与幽玄。
窗外,夜色已经完全笼罩了山峦,天心永乐禅寺沉浸在一片祥和的静谧里。唯有檐下的风铃,偶尔被山风拂过,送来一两声清越的脆响,余音袅袅,融入无边的夜色中,也融入我手中这盏渐饮渐淡的茶汤里。我忽然觉得,那风铃的声音,与杯中这悠长的岩韵,竟是如此的相似,它们都在诉说着一些言语无法道尽的东西,关于自然,关于造化,关于这世间万物之间,那些微妙的、动人的关联。
茶凉了,故事却还在继续。
桐木正山产区
11月新茶 武夷红茶
如花在野水底香
预售优惠减10元
可叠加双十一11.11元满减券
👇🏻点击图片,即可尝鲜👇🏻
尔后,每当生活让人倦怠,喝上一款好的武夷山红茶,都能让我忆起那片宁静禅意之下的内心安稳。暖心暖胃的同时,亦成为我在繁忙的都市生活的一丝喘息。让记忆中的一呼一吸去放松心境,驱逐焦虑和紧张,变得更加笃定。
看沸水与茶叶相遇的瞬间,重新唤醒记忆中的山水。那片丹霞岩壁、那条九曲溪涧、那座千年古寺,还有老茶农"端起放下"的箴言,都在这杯茶里获得永生。原来,最好的旅行,是带得走的风景;最深的禅意,是品得见的回甘。
武夷红茶汤感醇和馥郁,清冽有层次感。
就比如眼前这款出自桐木村核心产区的武夷红茶,便是风土最诚实的表达。同时,它也是最近央视热剧《沉默的荣耀》,茶语对白中的“念念不忘”:
我上回给您拿的茶叶,叫武夷水仙。
醇不过水仙啊,怪不得让我念念不忘。
冻顶乌龙跟你换一下。
今天喝桐木关的头春芽。
……
它的特别,不在于工艺的炫技,而在于将一方山水、一段时光、一种生命状态,都凝练于茶汤之中——这是任何标准化生产都无法复制的天地馈赠。武夷山的灵魂,就藏在这杯源自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红茶里。
茶树生长在桐木村原始森林中,茶树与云雾共生
三联生活市集诚献的这款源自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灵魂红茶。它生长在桐木村原始森林中,茶树与云雾共生,根系深扎丹岩。而黄观音这一高香品种的灵秀,在此处找到了最理想的归宿。它的骨血里,流淌着保护区的原始与纯粹。在皮坑哨卡之后,在九曲溪的源头之境,茶树并非整齐划一的田园作物,而是深植于岩隙坡地的山林隐士。它们与猕猴、野禽共享云雾与清泉,根系深扎于富含矿物质的红色土壤,叶片呼吸着未经工业染指的空气。正是这般“野生长”的环境,赋予了它标志性的“正山气息”——一种清冽的岩骨野韵,这构成了茶汤深邃的底蕴,是其后天所有芬芳无法动摇的根基。
桐木村独特的山场气候,没有让它的香气流于表面的张扬,而是将其驯化、沉淀,融入茶汤的每一滴肌理,形成了“如花在野”的独特水底香。晴日品饮,似漫步春日山野,百花盛放的芬芳高扬而清澈;雨天细酌,则如探幽谷深涧,野韵中缠绕着湿润而幽兰般的花香。这种香气是活的,与风土紧密相连,随品饮者的心境与周遭环境微妙变化。
武夷红茶保留了传统正山小种的醇厚体感与悠长回味,又在香气上展现出更具现代审美的清幽与鲜甜。
从精准的小筐发酵到耐心的二度烘焙,所有的工艺都遵循一个核心:成为风土的翻译官,而非创作者。我们竭力让这片山林的阳光、雨露、岩石与苔藓的味道,通过茶叶本身得以最本真地呈现。因此,它既保留了传统正山小种的醇厚体感与悠长回味,又在香气上展现出更具现代审美的清幽与鲜甜。
开汤时花蜜香高扬,入口后桂圆汤醇厚,岩骨花香在唇齿间次第绽放。晴日品饮如漫步山花烂漫处,雨天细酌似聆听幽谷清泉声。这片被严格守护的净土,将武夷山的云雾、溪涧与岩韵都封存在茶叶之中。
这杯茶,最终成为一座可移动的微型武夷。
桐木正山产区
11月新茶 武夷红茶
如花在野水底香
预售优惠减10元
可叠加双十一11.11元满减券
👇🏻点击图片,即可尝鲜👇🏻
当琥珀色的茶汤在杯中荡漾,您品尝的已不仅是茶,而是那片被严格守护的原始森林的呼吸,是制茶人顺应天时的智慧,是一棵茶树近二十年光阴的沉淀。它邀请每一位品饮者,在忙碌的日常中暂歇,于一杯纯粹的茶汤里,完成一次对自然野趣的精神漫游。无论晴雨,这杯茶都能带您穿越至武夷山深处:愿这这杯凝聚天地精华的红茶,成为您案头的一方移动山水,在茶香氤氲中,感受自然最本真的馈赠。
🍵🍵🍵
如果依然意犹未尽
我们为爱茶社群同期策划了
【茶人藏茶团】
来自武夷山“治学茶人”刘瑞君老师推荐的
两款少见的高品级红茶
在深秋初冬以红茶会友
增添别样的浓香的暖意
👇🏻点击下图,即可尝鲜👇🏻
『行走直播间』用深度旅行,慢直播的方式,在行走中,携同学者、传承人、分享人,共同呈现文化目的地、优势产区和地方特色。
👇🏻更多好茶,加群了解👇🏻
—三联生活市集的广告—

发表文章52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62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