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稻荷居
2019-06-03·阅读时长5分钟
——肥肠这么江湖的美食,难登庙堂,却不妨碍男女老少的痴爱
家里很久没有吃肉了,每天都是一碟子酸黄菜炒辣子,外加一小碗红艳艳的霉豆腐,没有油水,肚子常常泛酸水。在一个雾气很大的早上,父亲提了一副猪大肠回来,我还半醒半睡赖在床上没起来,听得到隔壁灶间母亲舀水淘米的声音。
「早子他们几个交了学费,春间田里的肥料钱还没着落,又费钱去买这副肠子做什么!」母亲在嗔怪父亲。「孩子们一个多月不见荤腥了,在冯屠夫那里赊来一副肠子,打打牙祭。」一副猪大肠十来块钱,有四五斤的样子,比肉便宜许多,就是收拾起来麻烦。
清洗大肠要费些功夫,但为了吃就觉得值
那天早上,母亲蹲在压水井旁,一蹲就是半个多小时,在石板上反复揉搓猪大肠,先是加两勺盐巴和少量的醋揉搓了一遍,然后翻面,把里面的膏膏膜膜细细撕掉了一些,再加盐巴、醋又揉搓一遍,最后用红薯粉揉搓两遍,异味少了许多,冲洗干净后下滚水焯一下,捞起来一副大肠缩水了多大半,切成小段,只装了一盘。我们那的一般吃法是加酸菜泡椒爆炒。
见到有荤菜,我主动到灶下帮母亲烧火。柴火烧得噼啪直响,熊熊的火焰舔着黑色的尖尖的锅底,母亲倒了半碗茶油下锅,又从酸菜坛子里捞了两只酸萝卜,咔咔咔,快刀切成小片,锅里起了油烟,母亲叫我再加把稻草进去。
酸萝卜和泡椒都是肥肠的绝佳伴侣
爆炒大肠要大火,要快,稻草易燃火力猛。烟油浓烈,母亲赶紧把切好的姜蒜倒进去,翻炒几下,顺手把一盘切好的大肠倒进去,快速翻炒,顺便淋了点黄酒、酱油,最后下酸菜泡椒同炒,来回翻炒几下,起锅。
经爆炒的大肠表面油亮光滑,皮脂变得肥厚,鲜香扑鼻,得乘热吃,入口脆嫩有韧劲,酸爽鲜辣最是下饭。平时我们几个孩子吃饭磨磨蹭蹭的,有了这盘爆炒大肠,眼前的那碗白米饭扒拉两下不觉就下去了,每人一连吃了冒尖的三大碗。
刚出锅的肥肠热辣爽脆,是最合适的下饭菜
故乡的这道爆炒大肠,看似简单,其实最是考验主妇的手艺,尤其是对火候和起锅时间的拿捏,增之一分则过老,减之一分则未熟。老了嚼不动,未熟的更是不能入口。
很多女人炒了一辈子菜就是怕碰这道菜。我的祖母做这道菜最是拿手,她炒出的酸菜大肠没有那一回是失败的,母亲向她学了很多回,到头来失手的时候还是居多。不过那时一个月难得有回荤腥,我们几个孩子也没那么讲究,狼吞虎咽,风卷残云,来不及细品就进了五脏庙。
来不及细细品尝就已囫囵入肚的酸菜大肠
每年腊月里,我们那里的人家都会做一种腊味,那就是烟熏猪大肠。猪大肠处理干净后,挂竹篙上晾晒上几天,然后用谷糠、湿松针熏制,熏的时候在谷糠里埋进几块烧红的炭火,外面铺一层松针,不见明火只冒烟,熏上大半天。
熏干后的腊肠有一种特殊的草木烟火香味,与干辣椒同炒最相宜,炒的时候倒点黄酒,炒出来味特香,有嚼劲,是年里亲朋聚会下酒的好菜。
没出过故乡那个小县城之前,我以为全世界的肥肠都是像我们那样急火爆炒着吃或熏着吃。来到蜀地后,我才发现这里的人对肥肠不是一般的爱。各种肥肠做法让人想生出千百个胃来感受。
烟熏后的猪大肠别有一番风味
妻子的老家在渝东北,那里出名的是一种名为万州格格的粉蒸菜系,外地人乍一听,还以为和那位满清皇族公主有什么关系,其实是八杆子打不着,原来格格是当地人对竹制小蒸笼的俗称。
小蒸笼只有大人的巴掌宽大,蒸的时候一笼扣一笼层层堆叠在一起,宛若宝塔。走在当地的大街小巷,常能见到小餐馆外面一口大锅,锅里搁一个大蒸篦,上面搁置了几撂堆叠如塔的万州格格,有排骨格格、羊肉格格、肥肠格格。
冒着热气的蒸笼里藏着各式粉蒸美味
吃客要哪种点哪种,“老板来一份肥肠格格。”手脚麻利的老板很快从宝塔上取下一笼热气腾腾的粉蒸肥肠,撒一撮切碎的香菜叶子和几粒葱花,端到你的面前。
这香气扑鼻的蒸肥肠,外面裹的是一层由炒熟的粳米和糯米磨成的混合米粉,里面拌有辣椒粉和花椒粉等香料,入口麻辣香浓,里面的肥肠绵软糯,油而不腻。这粉蒸肥肠下面还有一层垫料,多是洋芋块或红苕块,这洋芋块或红苕块,吸收了上面一层肉类的油脂,变得滑糯鲜甜,入口即化。
米粉包裹的肥肠少了油腻,多了绵软
我刚毕业那阵,认识一个老乡,他做的干锅肥肠特别好吃。这个老乡瘦高个,脸膛黧黑,浓眉,为人实诚,家境不怎么好,颇能吃苦,也偶尔跟着同学出去兼职赚点生活费。他们快毕业前几个月,学校没有课了,我的那个老乡在超市找了一份兼职,帮忙卖肉。每天要起很早,跟着师傅把猪肉分切好,站上大半天给顾客称肉切肉。很多回,下班了,他提着一副猪大肠来到我们租住的地方,说我来弄个干锅肥肠大家吃。
超市卖的猪大肠大多是清洗过的,只需略略将肥肠刮洗一下,然后放入冷水锅内,倒两勺白酒大火煮至熟透,捞出沥干晾凉后切成小圈。青椒、红椒滚刀切块,再剥把大蒜,姜切大片,洋葱切片,最后端上来的干锅肥肠,颜色鲜亮,鲜香四溢,辣而不燥,劲道十足。毕业后,老乡回江西去了,开了一家卖麻辣烫的小店,据说生意不错,许多年不见他了。
记忆中的干锅肥肠,也是对好友的怀念
重庆长寿的肥肠饭最是出名,有一回下去采访,朋友请我在老体育馆旁边的一家名为小店吃肥肠饭。小店简陋得不行,三五张老木桌子,几根老板凳,还有两把罩子黑油油的大电扇,呼啦啦地转。
朋友说可别小看了它,这可是长寿「殿堂」级的肥肠食店,有着二三十年的历史。
长寿肥肠饭做法并不复杂,清洗好的肥肠加泡过的小黄豆,外加炒制好的辣椒、花椒、八角、三萘、老姜、蒜瓣等七八种配料,一起熬炖。各家口味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配料的种类和搭配比例上。
熬炖肥肠的配料可随喜好搭配,味道更香
我们来的时候正是生意当旺的午饭时间,十来平米的小店竟然挤下了二十来个人,互不相识的食客们挤挨在四方木桌前,埋头快意享受着眼前的肥肠饭,全然不顾拥挤和闷热。
吃肥肠饭,标配是一碗肥肠、一碗豆花窖水、一碟咸菜,米饭吃多吃少随意自取。肥肠碗里,汤红色亮,肥肠和黄豆炖得恰到好处,肥肠的脂肪与大豆的植物蛋白交相融合,脂香四溢,肥肠鲜、香、脆、嫩,黄豆酥烂可口。
当肥肠遇上黄豆又是一种奇妙滋味
十块钱的肥肠饭套餐,美味又饱肚。老板说,好多年来,他每天从半夜三四点开始打理,从肥肠的清洗、配料的炒制到下锅熬炖……直到第一碗肥肠饭出锅,需要三四个小时,一天要卖四五锅肥肠。一碗肥肠饭虽是简单,要做出名声却需要一颗不辞辛劳的匠心长年坚守。
在成都,过去小摊小贩用猪大肠做出了许多物美价廉的小吃。有蒸肥肠夹锅盔,做法是蒸肥肠的炉子周围,烤着白面小锅盔,夹着吃肥肠鲜辣,锅盔热乎喷香,冬天最是诱人;还有一种叫红肠肠的卤味小吃,肠内脂肪丰厚,在冷天,凝固了白色脂肪,嫩入味,入口油脂饱满,润滑鲜香。
肥肠夹进烤过的馍馍里,口感很特别
直至如今,许多人还在想念,老成都黄昏的街头,抄手担子准时出现,担子的一端温热的鼎锅中是煮好的雪白肥嫩的猪大肠,花不多的几块钱,切上一碗肥肠,浇上点酱油、熟油辣子,洒几颗葱花,加一簇芽菜,应有尽有的佐料齐放,再来半斤油酥花生米,二三酒客或坐或站,快吃慢吃,无拘无束,自在舒畅。
发表文章57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271人
乡愁病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