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丘濂
2024-08-13·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447个字,产生1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耳边传来的是土耳其民谣歌手Mahmut Tuncer富有感染力的歌唱,奥兹坎·欧诺(Ozcan Onal)一边跟着它摇头晃脑,一边协助甜点主厨科默尔·杜言(Kemal Duyan)来进行擀面。在这个面粉飞扬的小工作间,他们二人要连续工作两个小时,以准备下一轮进烤箱的巴克拉瓦(Baklava)。这一首接一首节奏感极强的歌曲,便是他们保持振奋情绪的来源。
就在刚刚,我在苏坦(Sultan)土耳其餐厅吃到了一枚非常棒的巴克拉瓦。它也叫果仁蜜饼,是一种夹着坚果碎的酥皮点心。以前我在北京也吃过巴克拉瓦,不过味道比这次要差得多,印象里除了甜到让人发晕就没有其他了。但这次,我感受到了甜度之外的丰富口感——多层酥皮在口腔中“咔嚓”一声碎裂开来,满嘴都是开心果碎的清香,沉淀了黄油和蜜糖水的底托则是一个又甜又黏的收梢,喝一口有点涩感的红茶正好平衡。经理卡迪·卡尔丹(Kadir Kalkan)告诉我,巴克拉瓦一定要当天新鲜制作。“虽然极高的甜度让它不容易变质,但放的时间一旦太长,整块点心就变软了,自然就吃不出其他的妙处。”根据销量,每天苏坦餐厅起码要做两批巴克拉瓦。我正好赶上了厨师们来做下一轮。
发表文章12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482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毕业于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美食、传统文化和城市话题爱好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