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鲍照诗

作者:朱伟

2018-02-26·阅读时长3分钟

61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92个字,产生1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朱伟)

我一直觉得,鲍照在文学史中的地位被肯定不够,他承袭了汉魏风骨,之后又实质性地启发了李白、杜甫、韩愈甚至白居易,应该是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对他认识不够,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之后,南朝梁钟嵘《诗品》中论断的影响。钟嵘将他与张华、张协挂钩,只看到他用字险奇惊遒的一面,未看到杜甫所说他“俊逸”的一面,反认为他那些漂亮的伤怀诗“颇伤清雅”。

鲍照一生一共才留下四卷诗,两卷乐府两卷杂诗,乐府的价值当然高于杂诗。他的乐府中,我最喜欢表面轻松、随意,但用字极精,蕴含又极妙的那些杂言。比如《代夜坐吟》:“冬夜沈沈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霜入幕,风度林。朱灯灭,朱颜寻。体君歌,逐君音,不贵声,贵意深。”沈沈非沉沉亦非深深,是一种分解不开的滞郁。这样的冬夜,繁霜飘入帷幕,寒风度过林梢,红烛灭了,空留美人在黑暗中寻觅——回味着他的歌,追逐着他的声音。这意境太凄美了。“霜入幕,风度林。”那样的简洁有力,王之涣“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否从这个“度”里启发的呢?最后的“不贵声,贵意深”更是天外来笔。前一个贵是对少妇痴情的疑问:他的声音值得你贵重吗?后一个贵则是感叹如此情深无价。李白后来的《夜坐吟》,将此意境重写了一遍,“掩妾泪,听君歌。歌有声,妾有情”,真显得累赘。最后以一句“从君万曲梁尘飞”收尾,两相对比,真变得俗气有余。

再比如《代春日行》:“献岁发,吾将行。春山茂,春日明。园中鸟,多嘉声。梅始发,柳始青。泛舟艫,齐棹惊。奏采莲,歌鹿鸣。微风起,波微生。弦亦发,酒亦倾。入莲池,折桂枝。芳袖动,芬叶披。两相思,两不知。”表面看,就像随手写成的一首歌谣。献春是农历正月的别称,早春时节,春光乍泄,柳软莺娇。泛舟湖上,风静水寒,桨声幽轧,却波纹碎细。“波微生,弦亦发,酒亦倾”,情弦伴以美酒,太妙了!这里的入莲池、折桂枝,显然都是良辰中的美满之境。“芬叶披”是什么呢?身上披满芬芳,我疑它出自《汉书·礼乐志·安世房中歌》中的“芬树羽林,云景杳冥”。这一切铺垫,都为了结尾的“两相思,两不知”,对美好的背离——“两不知”是心灵相隔,心无灵犀一点通。那么,“两相思”是什么呢?

小圆子 1人推荐

文章作者

朱伟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547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托尔斯泰时代的俄罗斯

从1812到十月革命

135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