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百年中国银行的角色

作者:贾冬婷

2018-02-28·阅读时长17分钟

79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990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贾冬婷)


( 1978年12月,伦敦中国银行经理王伟才代表中国银行与其他7家银行签署存款便利协议 )

国家银行的诞生

中国为什么要建立银行?为什么要建立国家银行?这在19世纪中叶的中国,并不是一个天然有着明确答案的问题。“兴银行”最早由太平天国洪仁玕在1859年提出,1878年洋务大臣左宗棠想要仿照西方国家“设立公司之例”建立银行,“以中国之银,供中国之用”,不过,这些想法在当时还只停留在少数知识分子和洋务派的议论之中。

中国银行行史研究专家李庆找到一张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外滩照片,从中可一窥当时中国的金融生态。当时外滩的黄金一线,几乎全被外资银行挤占:1845年开设的怡和洋行,1847年最早登陆中国的外资银行英资丽如银行分行,1865年设立分行的汇丰银行,1893年的日本正金银行,还有外滩九江路的三菱、花旗、大通、运通等银行。李庆告诉本刊记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中国财政重要来源的关税、盐税存放于汇丰、德华、华俄道胜三大外资银行中。而在这几乎清一色的外资银行谱系中只有一个例外,盛宣怀在1897年设立的第一家中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文章作者

贾冬婷

发表文章7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348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三联人文城市奖总策划。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放松一点,春晚

2012在冒险中求变

91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