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贡布里希:写给普通人的艺术史

作者:薛芃

2019-03-28·阅读时长7分钟

286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762个字,产生1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英国艺术史家E.H.贡布里希


一个“陌生而迷人的领域”

1935年,贡布里希26岁,刚刚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当时也正是维也纳学派活跃的时期,但因为犹太人的身份,也因为经济不景气,他没找到工作,赋闲在家。出版人瑙拉特(Walter Neurath)找到他,邀他将一本用英文写给孩子的历史书翻译成德语,他翻看了一下,觉得自己能直接用德语写一本更好的。

后来贡布里希的孙女列奥尼记述了在此之前的一段往事。写博士论文期间,贡布里希经常与一位朋友的女儿通书信,小姑娘想知道他一天到晚都在干什么,于是他就必须用轻快简单的文字来告诉孩子自己博士论文的内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建筑师朱利奥·罗马诺的艺术。在这段枯燥的学术写作期间,与小朋友的通信成了一个调剂放松的方式,这也让他意识到,用简单的语言讲复杂的专业概念是有价值的,并且他能够做到。

瑙拉特看了样稿后很满意,并要求贡布里希在短短六周之内完成那本历史书的写作,以赶上原定的出版时间。1936年,《世界小史》出版,好评不断,出版社立刻敦促他再写一本类似的艺术史通俗读物,一隔15年,贡布里希在1950年才写成这本《艺术的故事》。

他在前言中写道,写这本书时,他把书那头的阅读对象想象成了一位“刚刚独自发现这个艺术世界的少年读者”。但给少年写的书并不意味着浅薄,在他看来,给年轻人的书无需有别于给成年人的书,甚至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一旦多用术语或装腔作势,就会露出“掉书袋”和“学究气”的马脚,深入浅出、润物无声才是他希望达到的境界。虽然通俗读物的写作是很多学者的禁忌,但要真的做到这种境界也绝非易事。

1909年,贡布里希出生在一个维也纳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律师,与象征主义诗人冯·霍夫曼斯塔尔为友;母亲是一位钢琴家,在当时颇有名气,与捷克音乐家马勒和勋伯格都很要好。贡布里希从小在人文主义和音乐氛围浓郁的城市和家庭中长大,这也让他终身不仅是位艺术写作者,也是一位忠实的古典音乐热爱者。

文章作者

薛芃

发表文章137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92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再战股市

快牛如何变慢牛

587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