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曲韵 Melody
2018-01-09·阅读时长4分钟
三联中读的用户,大家好。今天介绍一下我们要开的儿童心理课程。
根据我自己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经验,家长圈、朋友圈以及一些问答平台家长关心的问题,结合我所接受的心理学专业训练,先拟了一个大纲。根据这个大纲我们又针对中读的用户做了一个需求调查。回答我们问卷的大部分是妈妈,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基本上跟我们重点想讲的差不多。
针对家长的需求,我们课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来回答和解释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不管是新手妈妈,还是小学生甚至中学生的妈妈,需求最大、最希望了解的,就是孩子的各种问题,包括行为和情绪问题。毕竟成长是一个持续试错的过程,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会,也没有哪个孩子只需家长老师教一次就完全明白并照做。孩子不是机器人,他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方式尝试。作为孩子,他天真幼稚,必然会考虑不周,会偶尔任性。他表现出来的各种尝试,有的恰当,有的不恰当。
作为家长,我们一方面要正向引导孩子,另一方面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不当言行,需要及时纠偏。我们要让他明白是非对错,让他明白为什么,同时也要增加他正确行为的能力。
我们课程会讲解以下几类问题:
一类是常见的行为问题,比如孩子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攻击性强老打小朋友,或者太懦弱老被小朋友打等等。
一类是一些常见的情绪问题,比如孩子老爱发火,孩子老显得胆怯等。一类是同伴相处问题,兄弟姐妹问题,亲子关系问题等。这些都是问题性质的,我会给大家讲解这些问题的外显表现是什么样的,并分析它背后的原因。
还有大家经常忽略的常态和变态之间的区别,比如孩子到底是活泼好动,还是有点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还是已经到需要专业诊断多动症的程度,这些程度之间的差别怎么判断,如何处理,我也会给大家讲解。
第二部分来谈大家需求比较多的内容,关于亲子关系的互动,关于社会性发展。
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很重要,因为一个人的成长就是社会化的过程,成长得好,其实就是这个人能够良好地发挥他的社会功能。孩子数理化学得好不好,理财理得好不好,钢琴弹得好不好,这些都要基于他是不是一个正常社会人的基础。因此他的心理成长得好不好,他的人格是否完善,这才是家长更需要关心的。不像数理化或者钢琴那样可以外包给别人来教,一个人的社会性发展,跟别人怎样建立关系和互动,对环境怎样观察、看待、了解和互动,以及最终他跟自己是什么样的关系和连接,这些是没法外包给别人的。我们是对自己比较苛刻,总是鞭策自己批评自己,还是对自己比较纵容,总觉得算了挺好的……在自信、自恋、自大,还有自卑和自我反省之间怎么找到那个中间点,这些都是我们说的社会性的一部分。所以我会重点强调社会性的发展。
孩子从零岁开始成长,他对自己、对环境、对他人有一个逐渐的认识过程,我会把关于这一部分,尤其是其中儿童青少年部分的发展心理学,以及情绪健康研究中最新的成果分享给大家。还会分享这些科学知识的运用。要知道很多科学知识,包括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可以产生很多应用,有应用到市场营销上,有应用到教材研发、教学设计上,也有应用在家庭中,用于家庭环境中我们的养育方式、养育态度、跟孩子的互动等等。所以这一部分,关于社会性发展,我会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把最新的知识如何在我们家庭中应用进行重点讲解。
第三部分也是大家反映比较多的,就是现在社会上对于育儿众说纷纭的说法,有的甚至是一些伪知识。相信大家也都听说过一些甚至截然相反的说法,比如一种说法是孩子被打了不建议还手,因为要自律;另一种说法就是孩子被打了一定要还手,我们要捍卫自己的权益。这两种说法截然相反,我们应该采纳哪一种呢?还有一些在国外已经被证伪的,或者早就过时、已被修订过的理论,像什么左右脑开发,什么全脑潜能。我们国内在心理学上的研究确实跟国外差距很大,尤其是美国。美国是成功学的发源地,它有很多忽悠人的东西,在美国可能流行过一时但是后来已经被抛弃了。有的观点、理论即便在美国也是众说纷纭并无定论,在我们国内却很流行,搞得家长们有些无所适从。我在临床中遇到过被这些理论耽误了的家庭。有一对夫妇曾经来找我,爸爸说孩子被他妈妈惯得不像样,从小无论做错了什么事,他妈妈都是去哄他,有时还像求着他改正错误似的,导致这孩子被惯得不像样。而妈妈有另一套理论,说你不能对孩子简单粗暴,你要理解孩子,你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这孩子的真实表现是什么?确实如他爸爸所说,有点过度任性,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即便冒犯了别人还期待别人原谅他、不冲他发火。可以看得出来这跟母亲错误的养育方式确实是相关的。所以我会拣一些对孩子成长有较大影响的错误言论做一些澄清。
这三大块基本就是我们的课程主体,知识内容会交叉在课程中,我们还会给大家建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会关注大家的讨论,并针对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给予及时的补充。
我们希望家长们通过参加这个课程,获得以下几点收获:
第一、对孩子一些常见的不当言行有所了解,知道哪些是正常的、哪些需要引起重视进行干预。能够知道一个问题或言行的背后有多种原因,不单一归因于老师或家长、情绪或认知,并学会一些孩子问题、言行的观察和处理方法。
第二、更关注孩子的社会性养成,不光想着孩子的成绩和表现,而是从心理和人格的成长角度、社会性发展角度获得一些最新的科普知识并运用在生活中。
第三、提高辨别能力,面对各种育儿说法,有基本的鉴别能力。
希望从我心理医生实践的角度,尽量多的讲解这些问题,使大家通过这一年的听课,在每次十到十五分钟课程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关键知识点,做好以上三个方面。
希望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过度焦虑,在基本常识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踏实开心地生活,孩子也会跟着你在生活中逐渐成长!
如果您愿意学习这三方面的知识,不挂号就得到我的答疑,欢迎你加入我们的课程。我们课上见,再见!
发表文章138篇 获得35个推荐 粉丝1013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