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蒋奇明,内娱“性张力”天花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9-03·阅读时长20分钟

37人看过
性张力的背后,其实是戏剧张力。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肖浑

蒋奇明这两年频繁出现在多部热播影视剧中,都是作为配角,却凭借精湛表演和独特气质吸引了大量观众。他的演技几乎已经得到了一致公认,前不久刚获得白玉兰最佳男配角奖,但在审美意义上,却存在巨大分歧:瘦长脸、小眼睛、单眼皮、高颧骨、高鼻梁、薄嘴唇,下颌线清晰,棱角分明,在影视剧中总是邋里邋遢,不修边幅——他就像一种地方风味的特色食物,比如折耳根或者螺蛳粉,有人一见倾心迅速沦陷,有人却完全无法领略其妙处。关于他到底是“纯帅”还是“丑帅”还是“纯丑”,网络讨论区可以就此大战三百回合,然后依然吵不出一个结果。
《边水往事》剧照
审美是个人和主观的,那就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定义和描述吧。他的粉丝们于是想出了一个让人无法反对的词:性张力。不管演什么角色,蒋奇明总能在不经意间散发出蓬勃浓郁的男性荷尔蒙气息,让空气中飘满了刺激而迷人的因子,而且还丝毫不显得轻浮油腻。这在如今的内娱,是多么稀缺的特质!
《漫长的季节》剧照
那么这份性张力在什么样的作品中最能得到物尽其用的发挥呢?大家想当然地认为,必须是爱情片。要盛放如此多的男性荷尔蒙,就需要这么一个合适的容器。可遗憾的是,蒋奇明此前只是在话剧舞台上演过一些爱情戏,自从转战影视领域,就没怎么演过爱情题材了,这对一个以性张力著称的男演员来说,是多么严重的浪费!
去年七夕上映的《负负得正》倒确实是部爱情片,可男主角是朱一龙,蒋奇明的戏份太少了,根本没什么发挥,完全不够看。直到今年七夕,《7天》上映,蒋奇明终于被扶正为爱情片男主角,而且是第一次在影视作品里演男一号。消息一出,迅速让这部电影成为七夕档最受期待的作品。无数粉丝奔走相告,过去在那些小配角的短短几段戏里没过足的瘾,就等着在这部电影里补足了。
《7天》剧照
然而《7天》上映后,反响却不太乐观,观众评论两极分化。喜欢的人会觉得浪漫,还能看到对爱情与时间、信任、命运关系的一些探讨。但更多的人则看不出个所以然,他们在网上发出一片哀嚎,觉得难看,无聊,矫情,尴尬,甚至有不少人中途愤而离场。两天后,电影在豆瓣开分的成绩是6.0,仅仅勉强及格,远低于蒋奇明当配角的那些作品。
不管是好评还是差评,我注意到,好像根本没人提蒋奇明的性张力了。本来最被期待的点,现在成了最无人在意的东西。哪怕他在电影里从头到尾都深情款款、爱意绵绵;哪怕他换了好几个精致造型,还穿着帅气利落的长款风衣在雪地里狂奔,要追回女主角;哪怕片中还有一场尺度不小的男女主角激情戏,也阻止不了观众们的无情和失忆:蒋奇明有性张力?在哪里?怎么完全看不出来?
作为同样在七夕夜去电影院看了《7天》的观众,我在这里要说句公道话。蒋奇明在电影里的演技还是在线的,看得出是用了心的,女主角张艺凡气质也挺出众,表现也不差,这个剧本也明显花了很多心思,有很多开脑洞的设定,还试图塞进一些关于爱情的思考,但这一切相互作用之后的结果却是:剧情悬浮,观感寡淡,所表现的爱情并不动人,蒋奇明也不太适合这个角色,甚至把他过往最鲜明的那些特质都弄丢了。
图片
图片
《7天》剧照
《7天》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蒋奇明饰演的男主角是个牙医,他有个特异功能,能在遇到的女孩头上看见一串倒计时数字,那代表他和女孩相爱的时间。某天他在牙科诊所和张艺凡饰演的女主角相遇了,迅速坠入爱河,但女孩头上的数字显示,他们只有7天的恋爱时间,于是在两人感情升温的过程中,他无法给出承诺,并且告诉了对方倒计时的事情。女孩相信了,然后失望地离开。
《7天》剧照
一段时间后他们又偶然重逢,发现那串倒计时还在继续,原来两人分开后倒计时是暂停的,再见面又给续上了。于是女孩跟他说,要把这短短几天时间匀开来使用,跟他约定七年后再见面。就这样,他们每七年见一次面,从二十多岁延续到四十多岁,始终没有放弃对方,还要携手打破倒计时的魔咒,守护这份真爱。
光看简介就能看出,这个故事和蒋奇明过往给人深刻印象的那些作品,太不一样了。首先是身份,一个牙医,多么中产,多么主流。而且这个牙医还敬业、自律、温柔、痴情,几乎毫无瑕疵。
《7天》剧照
再看看蒋奇明之前演的都是些什么角色:《宇宙探索编辑部》,一个组队寻找外星人的酒蒙子,可以在任何地方喝醉到不省人事;《漫长的季节》,一个不能说话的小混混,动起手来极其冷静狠辣;《我的阿勒泰》,一个从广东流窜到新疆的淘金者,为了来钱无所不用其极;《边水往事》,一个在边境地区坑蒙拐骗投机取巧的二流子。这些角色气质上变幻莫测,时而纯真,时而世故,时而阴郁,时而躁动。相同点则是,他们都身处社会底层,到处颠沛流离,是这个社会的边缘人,简而言之:又穷又痞又浑。
《我的阿勒泰》剧照
那些过往角色,不论形象还是性格,都有一些明显可见的棱角和毛边儿,会让观众感觉到一重重的撞击,和一丝丝的刺痛。相比起来,蒋奇明在《7天》里的这个角色,就太光滑了,太干净了,棱角和毛边儿都看不见了。
电影所讲述的整个故事都缺乏现实基础,完全是在一个真空世界里酝酿所谓的爱情。男女主角似乎根本不需要为生存问题操心,可以一心一意想着对方,也不存在动摇和背叛。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飞逝而过,外界环境看上去似乎也并没有太大变化。那家酒吧竟然一直还在,吧台边的电话座机也还在。电影结尾,男主角差不多都五十岁了吧,还能健步如飞迎向女主角,一点老态也没有。这或许是一种想象中的浪漫,但观众真的很难代入,只觉得悬浮又刻意。
《7天》剧照
在爱情电影里加入奇幻设定,这在当今全世界似乎都成了常见操作。有观众表示,《7天》的设定和日本电影《还会与你相见3次》有些相似,这部电影我没看过,我想到的是台湾电影《消失的情人节》,片中男女主角两边的时间流动速度不一样,同样是围绕时间做文章,同样荒诞不经远离现实,但胜在剧本里遍布了很多有意思的小趣味,而且最主要的是,男女主角都是有缺点的普通人,他们会局促,会自卑,会看不到人生的方向,所以爱情可以将他们从泥淖与迷雾里拯救出来,观众也很容易由此获得共鸣。奇幻设定也许一开始可以让人感觉新奇,但如果要打动人,靠的肯定不是花哨和烧脑,归根结底还是要让人从中照见自己啊。
让一个以饰演边缘小人物见长的男演员,放弃自己显而易见的优势,跑到爱情片里演一个完美而无聊的情人,《7天》的编导显然是没有想好要怎么用蒋奇明,也对观众到底想要看什么毫无知觉。他们只知道蒋奇明现在很火,都说他有性张力,都期待他演一部爱情片,于是一拍脑袋就把他拉过来了。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性张力是一种抽象的不确定状态,常常都是在毫无设计的情况下意外降临,却又会在精准围猎的过程中莫名消失。
《漫长的季节》剧照
《漫长的季节》中傅卫军摘下助听器然后和人打架那场戏,是蒋奇明性张力特质的始发点。拍这场戏的过程中,一定没人会想到“性张力”这个词,傅卫军当时只想要教训对方,保护姐姐,又不想弄坏珍贵的助听器,这里的戏剧情境和“性”没有半毛钱关系。但结果却是,所有人都被这个人狠话不多、重情重义的弟弟镇住了,觉得他好迷人,好性感,就连哑巴都成了加分项,因为男人话越少越有吸引力。
为什么当蒋奇明演一些充满缺陷、穷困潦倒、邋遢颓废的社会边缘人物,会让观众觉得迷人,而当他终于把自己洗干净了,带着满身优点积极努力一心一意谈恋爱,反倒却会泯然众人呢?其实谜底就在谜面上。所谓“性张力”,重要的不是“性”,而是“张力”啊。张力是什么?就是一种矛盾的反差感。一个已经很可怜的人,还要去奋力保护别人,这就是张力。一个平时没人会注意的废人,会在一刹那忽然爆发,让人悚然一惊,这也是张力。但是一个很优秀很成功的人,他痴情地去等着一个爱人,与爱人缠绵,这里面就没有张力可言,只是凭空幻想出的大俗套。
《漫长的季节》剧照
性张力的背后,其实是戏剧张力。而如果想要拉满戏剧张力,一定是要立足于现实的土壤,遵循自然法则,春种秋收,然后开出花朵,结出果实。真空里面是不存在张力的。
蒋奇明就是一个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演员。粉丝们应该都见过他几年前还没火时发过的一条微博,是在线求职信息。他说自己疫情期间赋闲在家,想要找个工作,愿意吃苦耐劳,脏活累活一概不惧,这除了挣钱,也是为了积累经验,体验生活,观察人物,为以后演戏做准备。后来让他被注意到的几个角色,能演得那么好,就是归功于他有过的社会经验。那种粗粝感、结实感,就是他作为演员的底色,应该珍惜守护并给予最大化的开发利用。
《7天》剧照
现在《7天》的失败,并不只是这一部电影的问题,而是源于国产影视剧的很多痼疾。比如爱情故事专注于浪漫却脱离现实;比如对干净体面的过度追求,总想给那个有点脏的真实世界加上滤镜;还有情欲的自然流动,也总是被回避掉的内容。对比一下刚刚重映的《青蛇》,一个神话传说故事的改编版本,尚且还能看到真实的人类情欲,当代背景的很多国产电影却假得不行。
还有一个我最想吐槽的点,就是为什么很多演员总是演配角很出彩,一演主角就少了很多味道。之前张译、张颂文、章宇都有这个问题,尤其是章宇,和蒋奇明根本就是同一路线的,也是土帅型,形象越粗糙越有魅力,演配角时都很有性张力,一演主角就缩回去了。
《宇宙探索编辑部》剧照
我想这是因为,国产影视剧的主角,往往都太高大全了,集各种优点于一身,不允许有明显缺点。而一个高大全的人,做道德模范可以,却是很难散发出荷尔蒙与性魅力的。性魅力总是和一些危险感、叛逆感、粗粝感联系起来,需要一些原始野性气息,这样的气息,在我们这儿往往就只能安放在配角人物的身上。
蒋奇明《我是月亮》话剧剧照
于是一时之间,我竟是不知道该如何期待蒋奇明接下来的戏路了。又怕蒋奇明不火,又怕蒋奇明火到只能演主角,然后越来越干净,越来越正能量。这样下去,算是他的幸运,还是悲哀呢?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球球 / 审核:同同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46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