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1.2 古代希腊 | 万物皆可古典

作者:郭子龙

2019-11-23·阅读时长5分钟

30469人看过
世界古文明之旅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古代希腊帝国。作为西方古典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代希腊诞生了西方政治制度的雏形,也有着苏格拉底等哲学先贤们留下的智慧之根,被尊奉为希腊人“圣经”的《荷马史诗》,这里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发源地……现代文明根植于古希腊文明,这样的说法丝毫不夸张。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的郭子龙老师,将为我们铺展开一幅千年前希腊的文明画卷,带领我们一起领略古希腊厚重典雅的人文色彩。这一节,郭老师将首先聊聊什么是古代希腊帝国。

1.2 古代希腊 | 万物皆可古典

7.76MB
00:0008:28

(点击上方海报收听专栏全部音频)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郭子龙,现在任职于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欢迎大家和我一起开启一趟世界古文明的奇幻之旅,我将带领大家感受古代希腊帝国的灿烂文明。在讲述具体内容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古代希腊帝国。

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希腊”并不存在。在古代,希腊从来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相反,它是近1500个蕞尔小邦的集合体,它们主要散布在今日的希腊本土和地中海一带,包括现在的土耳其、北非和意大利,一如柏拉图所言,如同伏在池塘边的青蛙。“城邦”,希腊文作“波利斯”(polis),是独立运作的政治实体,因为通常以城市为单位,运行方式类似于现代国家,故名城邦(city-state)。虽然各城邦在千百年间爆发过无数次冲突,南北东西,合纵连横,希腊人却从来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或唯一的邦联首府。地理环境阻碍了这一进程:希腊陆地多山,交通不便,很多城邦环抱海岸线而建,只能以海路到达——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希腊各城邦交流频繁、但在政治上分而治之的局面。

▲希腊在古代世界的影响范围从今天土耳其的西海岸地区延伸至北方的马其顿及阿尔巴尼亚,包括今天的希腊全境。图片源于《古代希腊帝国》,商务印书馆出版,2015年。

尽管地理上分散,来自不同城邦的希腊人因为相似的语言、相似的文化和相似的宗教而凝聚,保持着一种认同感。公元前776年,他们齐聚在希腊南部的奥林匹亚,举办首届泛希腊赛会,纪念诸神之首宙斯。在这个象征着团结的赛会上,希腊人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在赛跑、摔跤等赛事中竞技。总而言之,希腊人在政治上分而治之,但又因为共同的文化观念和宗教信仰而联合在一起。公元前499年,希腊各邦与波斯王国的战争爆发,面对“蛮族人”(barbaroi/barbarians)入侵,希腊人团结一致,“希腊人”则进一步具体化为以种族和文化为特征的身份认同。

▲《古代希腊帝国》

商务印书馆出版,2015年

“希腊人”来自现代汉语的音译。这个专有名词(Hellenes/Greeks)原指一支以赫楞(Hellen/Hellen)为先祖的古代部落,后来泛指全体希腊人。西方人广泛使用的“Greece”和“Greeks”,源自戈莱科斯(Graikos/Graecus)。赫西俄德说他是赫楞的外甥,亚里士多德则将二者并列为希腊人的先祖。更关键的是,地中海的后起之秀、罗马人曾以“大戈莱西亚”(Magna Graecia/ Great Greece)称呼希腊人的殖民地,加上拉丁语对法语和英语等影响至深,“Greece”和“Greeks”的用法才得以沿用至今。因此,作为一个族群的“希腊人”是历史上的客观存在,他们是特洛伊战争中骁勇善战的武士、是雅典议事会上慷慨陈词的政客、是思考宇宙万物的哲学家、也可以是在港口和集市上贩卖海产的渔夫……

▲特洛伊战争

Giovanni Domenico Tiepolo绘

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希腊人当中,又以雅典人最为出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哲学家柏拉图和演说家德摩斯提尼,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我们在传世文献中也时常见到“雅典人和其他希腊人”这样的说法。以雅典为中心说开去:它的北方盘踞着山国马其顿,这里诞生了亚历山大大帝;它的西南方有斯巴达,这里有温泉关战役中英勇殉国的三百勇士;跨越爱琴海,在小亚细亚(今土耳其)的沿岸诸岛,著名的人物有荷马、萨福和希罗多德,他们都可以被划入“希腊人”的行列。可以说,哪里有希腊人,哪里就是希腊。地理环境的另一个结果是,谷物相对匮乏,频繁的海上贸易成为必需,造就了老练的航海者,这些远洋商人、雇佣兵和拓殖者们带着希腊人固有的观念(民主、自由)或者固执的偏见(男权、排外),在海外开枝散叶。

至于“帝国”,它原指统治者为皇帝的君主制国家,但在本讲中泛指统治多个民族或邦国的盛极一时的政治力量。我们所说的“希腊帝国”,是相对于埃及、波斯、中国等文明古国而言的。它虽然不是大一统的君主国家,但在一个地理区域内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希腊帝国”就是“雅典帝国”,是希腊各邦的领袖。它不行“王道”,但时常凌驾于别国之上,施行“霸道”。借用历史学家林志纯先生的话讲,“雅典帝国”是希腊的“盟主之邦”

▲赫拉波利斯遗址

古希腊著名的圣城

说现代西方文明根植于古希腊文明,这绝非夸大之词。古希腊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宝藏,从民主制到戏剧,到修辞学,到逻辑学,再到哲学,他们虽然来自上古时代,却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这就是现代人仍然要了解希腊、研究希腊的缘故。所谓的“西方古典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古希腊文学和历史的研究。

2016年,美国流行音乐家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迪伦的音乐面向普罗大众,但很多文化人和学者都是他的铁杆粉丝,古典学家理查德·托马斯(Richard F. Thomas)就是其中之一。

▲美国音乐家鲍勃·迪伦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从2004年开始,托马斯教授在哈佛大学开设了四次研讨班,并在2017年出版了《为何迪伦事关重大》(Why Dylan Matters)一书:从中学时代的拉丁文俱乐部,再到词作中对荷马和奥维德(Ovid)的借鉴,不免使读者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或幻觉——迪伦老爷子的一生,深深地植根于西方古典的伟大传统,他或许是一位被歌唱事业耽误了的古典学家。总而言之,想要了解西方文化和现代文明,古希腊(和罗马)是绕不过去的话题。换句话说,万物皆可古典。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音频中涉及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可在文稿中查看。在本单元的第一节,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份预习内容,包含帝国年表和延伸阅读资料。下一节,我将为大家讲一讲古希腊古希腊人的圣经《荷马史诗》。


知识小卡片

现代剧场及希腊人

古希腊剧场的形式及内容存续至今。另外,现代英语指示两种主要戏剧类型的词,悲剧(tragedy)及喜剧(comedy),来自希腊语tragoidia及komoidia。

亚里士多德研究了诸伟大悲剧作家的戏作,并在《诗学》(Poetics)一书中描述了其结构。他坚信戏剧情节应集中在一天一地之内发生的一个主要事件。亚里士多德以后,后世剧作家提出了地点、时间、事件的“三一律”:一出戏剧应当在一个地点发生,在一定的时间架构内展开(不超过一天),集中叙说一个主要事件。亚里士多德还说,悲剧是为了在观众群中激发恐惧及同情,以达到一种称为“宣泄”(catharsis)的情感释放。

“三一律”在数个世纪中被奉为圭臬,今日仍被传习,尽管许多剧作家已经不遵照此法了。戏剧学员也要学习宣泄法以及戏剧所塑造的具有情感张力的角色,这种情感在剧尾的观众群中得以释放。

亚里士多德研究的戏剧今天仍在世界各地上演。伟大的希腊剧作家们书写了引发全人类共鸣的主题:爱、家庭纠纷、复仇、受难以及战争的荣耀。


欢迎转发与分享下方海报

与更多古文明爱好者一起

在帝国之旅中洞悉过去遇见未来


文章作者

郭子龙

发表文章13篇 获得49个推荐 粉丝294人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讲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消失”的帝国在哪里

12次世界古文明之旅

243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3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