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带娃“流浪式”旅行后,我体会到了消费降级的苦与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22分钟

90人看过
这些手足无措的烦恼和猝不及防的笑声,或许会变得更加地弥足珍贵吧。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 | 读者:月亮粟
春节假期,我们家搞了个旅行过年。
一车两娃四人,大年初一便开启了旅程。本以为“说走就走”,不扎堆网红、低成本的“流浪式”旅行会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谁想差点变成了一段炼狱之旅。
我们旅行的第一站选了省际交界的一个小城市,那里有一座千年古墓,大宝姐姐执意要去看看。难得孩子有兴趣,我们做父母的必须支持。只是大年初一就去拜访陌生的千年老祖宗,总觉得有点不得劲。
为了节省时间,导航地点直奔墓地停车场。好在现在的古墓已经修建成旅游景点的样子,虽然是春节,人来人往也并不冷清。进了蜿蜒曲折的地下墓穴,空间越来越狭小,空气越来越稀薄,墓葬的灯光设计越来越阴暗,不知是疲惫还是害怕,二宝弟弟也越来越烦躁。终于在一个不小心被坑洼不平的地面绊倒后,情绪崩溃大哭了起来。
《玫瑰的故事》剧照
狭窄的墓穴开采出的空间并不富裕,再加上人工添置的装饰品和围栏,使密不透风的空间更加逼仄。无论我们怎么安抚,弟弟都不见缓和,老父亲想抱起来哄劝,没想身体还没站直就把弟弟的脑袋又撞上了结结实实的石头天花板。哇——爆发式的哭声随着洞穴的各条分支传播出去,引得游人纷纷过来探望。
沉睡了千年之久的这位君王,怎么也没想到两千多年后会有一位小孩,在大年初一来到他的身边,哭得如此伤心吧。
好不容易熬出墓穴,远远看到旁边的博物馆滚动字幕上显示有千年女干尸展出。爱好考古的姐姐扭头看向那个方向,我心里一紧,看看眼里还含着泪的弟弟,赶紧想办法岔开了话题。第一个景点短短两个小时的旅程,我感觉自己的假期电量已经耗了大半,火速找了家酒店准备入住。
过节期间商圈不开,小城可以选择的酒店不多。星级太高的酒店好像违背了我们消费降级的初衷,假钱太低廉的空间小又不能满足姐弟俩的释放需求,翻遍了点评软件,终于找到一间价钱合理户型面积宽敞的酒店。
《小舍得》剧照
导航只剩几百米时,姐姐就发现了异样,“这条路怎么这么破啊?”确实,道路坑坑洼洼,各种闲置餐车摊位占据了一半马路,地面上也满是各种油污。还好软件上写着,房间有30平米,不至于太糟。直到手机播报“目的地在您右侧,本次导航结束”,内心残留的一点“柳暗花明”的期待也彻底破灭了。
介绍里写的“商务酒店”是眼前一栋五层小楼,最上面两层还留着加盖的痕迹,门口的“专属停车位”实际是一片没有推平的土坡,连大堂的入户台阶都带着明显的破损,不知是被旅客磕碰的还是一开始就没有抹平。
眼看大家身心俱疲,另选酒店已不现实,我们只好妥协办理了入住。推开房间门才感受到彻底的失望,两张单人床几乎堵住了大门,厕所的面积小到门只能打开一半——这30平的描述怕不是连四舍五入都够不上。
更让人心寒的,是房间的温度。一推开门,姐姐就惊呼,“这房间里为什么比古墓还冷?”作为北方习惯了暖气房的人来说,南方的室内温度确实不好适应,再加上房间是加盖的板房,上下左右都没有住户,空洞洞的小房间里直接可以哈出白气。
《三十而已》剧照
在我们还在为住宿苦恼时,孩子们的饭点又到了,纷纷要求出去吃东西。
我瘫在床上闭着眼睛问想吃什么,姐姐说,“要吃意大利面。”弟弟说,“要吃汉堡。”我试着用最平和的语气引导,“我们既然来了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要不要尝一尝他们的当地菜?”弟弟抢答,“好的,我要吃他们当地的汉堡。”
眼看着俩人的口味实在无法合拢,大人的饮食需求也不想放弃,最终我们以叫外卖的形式和解。但是春节期间运力有限,等了好久订单依然显示正在出餐。人类幼崽总是摆脱不掉婴儿期的习惯,比如饿了困了依然会“黄昏闹”,而且两个人的饥饿凑在一起就是双倍的暴躁。
老公看不下去,拿起我的手机协调商家退掉了订单,决定自己驾车出门给娃觅食。等了半个又半个钟头,我们娘仨在小酒店里看遍了仅有的十几个电视频道,玩了各种知名不知名的游戏,终于等来了外出“打猎”的父亲。
老公嘟囔着附近找不到开门的饭点,商超又停不下车的抱怨,打开塑料袋一看完全没有意大利面也没有汉堡,我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好在“饥不择食”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饥肠辘辘的姐弟俩没再提意见,大口吃下了旅行的第一顿“大餐”。
《三十而已》剧照
晚上躺在床上,我复盘第一天的旅行。我们的行程的确不跟网红凑热闹,也足够体现钱花在刀刃上的原则,但是这样的冷门城市确实也存在诸多现实困难。下一站我们决定换一下思路,去一个相对大一点的城市,去看看自然景观。
大城市果然热门,两个手机才抢到景区的门票和大巴票。因为还要赶路,一大早便叫醒了孩子。开车到达游客集散中心时,姐姐就开始闷闷不乐,问了半天才说因为没休息好晕车了,身体不适直接导致她完全没了游玩的兴致。对着票务大厅里的风景宣传片做了十分钟思想工作,好不容易答应去排队坐旅游大巴。
景区是一个山海相连的位置,需要坐大巴车环形上山。大巴司机显然已经习惯了山路,娴熟的车技使乘客有节奏地来回摇摆。弟弟这次反而来了兴致,反复在座位上大喊,“刺激,刺激!”回头再看看姐姐惨白的脸色,感觉弟弟的每一声欢呼都刺在了姐姐的眉头尖上。
十八弯的山路终于结束,山下的美景已经略收眼底,姐姐的脸色也开始缓和。我们随着人群步行剩下的半段山路,为了减少攀爬的劳顿,景区每隔一段就设计出各种拍照打卡景观,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段段拥挤的人群。
《以家人之名》剧照
姐姐年纪大脚力好,也能体会美景带给人的愉悦感,越走越精神。弟弟年龄小个子矮,被夹在人群里什么也看不见,越来越没有耐心。直到走到一个网红打卡点,弟弟终于被一个大人踩了脚,情绪彻底崩溃。“我一步也走不动了,我再也不走了!”
每每遇到这样的宣告,家长会用“再走一百步就抱抱”“再走一百米就买饮料”来哄劝。可是在险峻的山体上,这样的承诺显然都无法兑现。我们只能拼命给弟弟输出情绪价值,“你可以的”“你是最棒的”“你真是个小男子汉”......
每一句夸赞都支持着这个一米一的小男孩再坚持了一段距离,在离山顶还有不到五十米的时候他说什么也不肯迈步了。无奈我们只好发出了最后的承诺——下山可以自己选一样零食。
就这样,我们陪着姐姐欣赏了湛蓝的天空,入云的大山,看不到边际的大海,还有海边红色瓦片的老城区。我感觉在那一刻,整个人类都变渺小了,小到不值得为一点点困难喊累,不值得为一点点小事争吵。当我的思维逐渐飘到天边海边,飘出大气层,飘到宇宙的星辰大海之间时,忽然意识到右手还死死地牵着另一只横躺在地上摆烂的人类幼崽,把我彻底打回现实。
下山后对二宝的承诺终究是要兑现的。弟弟从停车场外的众多小吃摊中一眼选中了棉花糖,我的脑子里又开始飞快地组织语言,“我说的是可以选一种零食不是糖果”“吃糖果会生蛀牙”“吃糖会变成大胖子”。这样的说辞让我自己都感到没有说服力,弟弟显然也没有接受。“电影里说了,吃棉花糖可以长高高。”
《小舍得》剧照
景区外是一片极具地方特色的老城区,街道上还隐藏着好几个私人博物馆,停车场的保安大叔极力推荐我们去看看。人家说,带娃旅行的目的就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只看自然景观,今天的知识输入量显然还不达标。
我们径直来到“老街”入口,发现有正规的游客接待中心,这里显然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旅游街区了。服务人员主动拿着小礼物迎上来,介绍走马观花和人工讲解对孩子的区别,好像不购买导游服务就错失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导游小姐姐一路上滔滔不绝业务很熟练,每一栋建筑的年份、来历都如数家珍,甚至连每个楼里发生的历史故事都像亲身经历过一般。那几个特殊的民间博物馆更是值得一看,我们听了很多未曾涉及过的历史典故。
如此有含金量的导游服务本以为完全赚回了本钱,可是被吸引的似乎只有我们两个成年人。姐弟俩唯一令人欣慰的,是一路上没有闹情绪,只是关注点跟我们完全不同。
老街的道路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青石板路,石板缝隙里满是青苔。北方干燥气候下的孩子很少在路中间看到这样的植物,也很少在钢筋水泥的结构里体验踩在青苔上的感觉。
在弟弟一个趔趄滑倒后,不仅没有哭,还发现了青苔的特殊作用——滑冰。俩人手拉手,像一对初学走路的婴儿,充满好奇地把石板路当成了滑冰场,专挑又阴又脏的角落走。
《亲爱的小孩》剧照
如果在过去,无论是出于安全还是鞋服清洗考虑,我们都会厉声制止,并唠叨他们过来“认真听讲”。但那一刻,看着他们相互扶持的身影,听着他们卡通片配音里那种咯咯的笑声,实在没忍心打扰。
第二天结束后,我们又进行了反思,觉得花钱请人讲解古迹只是大人的一厢情愿,孩子并不感兴趣。第三天选了一座具有特殊地理位置的城市,那里的博物馆也很有名,据说融入了很多科技互动,可以让孩子有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让枯燥的知识寓教于乐。
博物馆的展品很密集,从特殊的湿地结构,到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背景,加上各种声光电设施的搭配,成功地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力。从进门开始,头顶就出现了一只看似掉队的鸟儿,伴随着立体声环绕的鸟叫声,孩子就开始主动追寻小鸟飞行的线路。
跟着来到二楼,头顶的鸟变成了两只,孤独的鸣叫变成了一高一低的“对话”,好像两只鸟儿在商量继续往哪里飞。四周的展品也开始变得丰富,从陆地到滩涂再到大海,从陆生动物到飞禽再到海洋生物,好像在整个大自然的生态系统里,我们人类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环。
三楼开始鸟儿变成了一群,叽叽喳喳在头顶叫个不停,好像在欢呼终于找到了离群的伙伴,也终于可以一起完成迁徙。随之而来的,是一大片裸眼3D展区,上下左右十几个投影仪,把整个空间变成了逼真的山峰、平原、大江和大海。
姐弟俩好像那两只掉队的小鸟,终于找到了组织,跟一群陌生的孩子凑在了一起。大人们纷纷放下手机,嘴角上扬地看着这些科技时代下的孩子们,看他们在这片电子产品打造的虚拟“自然”里,奔跑、打闹、打滚、撒欢儿。每一段投影视频的间隙,他们居然和陌生城市的小朋友叽叽喳喳聊个不停,对方浓重的乡音似乎并没有阻碍他们的交流,时不时发出风铃般的笑声。
《野孩子》剧照
这一幕很熟悉,好像小时候跟朋友们在户外撒野的我们。换了一代人,科技好像改变了他们的童年,又好像都没变。
我们和孩子好像愈发适应这样的“流浪式”旅行了,历史人文、自然景观、科技博览都体验了,跟老公商量,下一站我们决定哪也不去了,找一家功能齐全的酒店休息,也体验一下平日难得的亲子时光。
没想到跟我们一样想法的人还不少,留有余位的酒店所剩无几。我们驱车又加满了一箱油,才到达一个驻扎在乡村里的温泉酒店。但所有的辛苦是值得的,酒店不仅提供专人看护的儿童乐园服务,还有各种成年人的放松理疗项目。
我在酒店的文创商店买了一个手账本,开始记录下这几天的点点滴滴:弟弟因为自己把烧饼咬出来奥特曼造型笑了,但是马上又被姐姐咬掉了脑袋哭了;姐姐捡了一块心形的石头笑了,但是被弟弟抢过来扔进了海里,俩人打了起来;姐姐说天空的云彩像棉花糖,弟弟说我要吃棉花糖......
看着孩子们在儿童乐园里欢笑嬉闹,我和老公用手机刷着各大景区人满为患的新闻图片,夸赞着自己小众的“英明”。假期电量在一点点地恢复满格,我们感觉又可以再次上路了。
但后面的旅程就像极寒环境下的电池,电量打脸似地骤降,恨自己怎么这么快就从酒店离开又选择了出门,再次把自己卷入“哭闹-温馨”的反复循环中。
返程的路上,我努力总结着这一路的收获,从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两大方面试图粉饰这内涵丰富的一趟旅程。
《好东西》剧照
当我满心欢喜地问姐姐这几天哪一刻她最开心时,她一脸坏笑地说,“在海边我俩打架,使劲掐弟弟屁股的那一刻最过瘾。”我翻了个白眼,又诱导式地提问弟弟这一路哪一样东西最好吃。弟弟一脸真诚地回答我,“加油站前台漂亮姐姐给的那颗话梅糖最好吃。”
回到工作岗位的我,终于可以喘口气拿出手机清理内存。翻看这趟旅程的相册,却发现哪张也舍不得删除,好像那些疲惫都消失不见了。天空那么蓝,孩子的笑脸那么可爱,连撒泼打滚的一瞬间都让人忍俊不禁。果然,养娃还是“云养”比较美好啊!
当岁月过去,我们老去,一家人整整齐齐在路上的画面彻底变成“云端”的记忆时,这些手足无措的烦恼和猝不及防的笑声,或许会变得更加地弥足珍贵吧。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排版:初初 / 审核:小风

图片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个人故事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zhuangao2@lifeweek.com.cn」,将投稿与【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长期征稿


稿件示例
图片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图片

大家都在看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05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