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以旧换新”促消费

作者:谢九

01-21·阅读时长9分钟

3428人看过
进入2025年以来,刺激消费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对于如何提升消费,“以旧换新”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今年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

以旧换新”促消费

16.5MB
00:0018:02
2023年11月19日,陕西省咸阳市,两名顾客在华为专卖店体验 Mate60Pro手机

“以旧换新”大幅升级

1月初,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通知,大幅扩展了“以旧换新”的范围——家电补贴范围从以前的8类扩大到12类,新增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4类家电;新增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的购新补贴;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车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等等。

我国首次实施“以旧换新”是在2009年,也就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当时由于外部需求疲软,为了刺激内需,我国发布了《促进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首次对汽车和家电实施“以旧换新”。从此以后,“以旧换新”就成为我国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一直沿用至今。

这一轮“以旧换新”行动始于2024年。由于中国经济再度面临增长压力,为了刺激投资和消费,国务院在去年3月份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也就是业界所称的“两新”,通过鼓励企业更新设备,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从投资和消费两方面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按照最新国家发改委披露的数据,去年的“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于投资和消费的拉动都是“效果明显”。从拉动投资增长来看,2024年仅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的4600多个设备更新项目中,工业、用能、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设备更新量超过了200万台(套),全国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总量可达2000万台(套)以上,拉动了相关领域设备工器具的投资。

从激发消费活力方面来看,2024年,全国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超过65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渗透率从6月开始连续7个月超过50%,全年国内零售量达1100万辆。2024年7月底,加力支持“两新”政策推出后,8月全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额由前一个月的同比下降2.4%,迅速转变为同比增长3.4%,此后连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9~11月分别同比大幅增长20.5%、39.2%和22.2%。

虽然2024年的“以旧换新”对于刺激消费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当前经济背景下仍显不足。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来看,去年1~11月,全国社消总额的增速只有3.5%,尤其是消费能力最强的京沪两地,11月份的社消更是出现了两位数下跌,深圳和广州的消费增速也是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全国最富消费能力的地区都开始消费萎缩,这就意味着进一步提升消费已经刻不容缓。

我国过去推出“以旧换新”行动,主要集中在汽车和家电两大领域。因为这两大行业的消费金额高,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更大。同时,汽车和家电消费也是老百姓的刚需,普通民众通过“以旧换新”的获益更加直接。

去年开始推出的“以旧换新”,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经过了前期消费力的释放之后,“以旧换新”的很多行业消费增速开始放缓,比如汽车行业,2024年前11个月的消费增速为负增长0.7%。

这就意味着,仅靠汽车和家电行业的“以旧换新”,已经不足以刺激整个消费大盘。在这样的背景下,2025年伊始,我国的“以旧换新”范围大幅扩容。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最新通知,新一轮“以旧换新”,从补贴产品的范围到补贴标准等,都有了进一步提升。具体来看——

在汽车行业,扩大了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车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统一规范全国汽车置换更新最高补贴限额。购买新能源乘用车单台补贴2万元,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单台补贴1.5万元。

在家电行业,除了继续支持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电脑、热水器、家用灶具、吸油烟机8类家电产品以旧换新之外,将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4类家电产品纳入补贴范围。个人消费者购买上述12类家电中2级能效或水效标准的产品,补贴标准为产品销售价格的15%;1级能效或水效标准的产品,补贴标准为产品销售价格的20%。在此之前,“以旧换新”的最高补贴标准为销售价格的15%。

每位消费者每类产品可补贴1件。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家庭实际需求,空调产品补贴件数从此前的1件提高到3件,每件补贴不超过2000元。2024年已享受某类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补贴的个人消费者,2025年购买同类家电产品可继续享受补贴。

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每位消费者每类产品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不超过500元。

积极支持家装消费品换新。加大对个人消费者在开展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居家适老化改造过程中购置所用物品和材料的补贴力度,积极促进智能家居消费等。补贴品类、标准、限额和实施方式由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区结合实际合理确定。

这一次政府对“以旧换新”的范围大幅扩容,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新纳入的产品类型更加丰富,一些相对不太刚需的产品,也被纳入补贴范围。比如家电行业的“以旧换新”,以前一直是以传统的八大件为主,包括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等等,这一次新增了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等,这些产品相对而言不是那么刚需。

除了家电产品扩容,这一次财政补贴还首次覆盖了数码产品,对手机、平板和智能手表手环也实施购新补贴。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还算不上日常主流消费品,将这些不太传统的消费品也纳入财政补贴,更加能看出我国对于刺激消费的决心。

从手机行业来看,我国的手机消费自去年开始明显放缓。按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的最新数据,2024年11月,中国市场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5.1%。作为全球手机出货量最高的国家,中国的手机市场现在已经基本上是国产手机的天下,除了苹果手机之外,国内手机市场有将近90%的市场份额属于国产品牌。所以,政府将手机等数码产品也纳入财政补贴,一方面可以刺激消费,同时对于国产手机品牌也是雪中送炭。这一次对于数码产品的补贴对象定位于不超过6000元的产品,这也意味着国产数码产品将获益最大。

2023年1月30日 ,江苏省海安市鹏飞集团的车间工人正在生产建筑材料,以供应国内外市场

“以旧换新”能起到多大作用?

“以旧换新”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于以较小的财政资金投入,撬动更多的民众资金进入消费市场,在短期之内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数据,以家电和音像器材类产品来看,在“以旧换新”政策出台之前,也就是2024年7月,全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额同比下降2.4%,推出“以旧换新”之后的四个月,家电类产品销量快速止跌反弹,分别同比增长了3.4%、20.5%、39.2%和22.2%。

政府补贴“以旧换新”,意味着需要投入真金白银,那么资金从何而来呢?

对于“以旧换新”的资金来源,我国专门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予以支持,2024年安排了3000亿元特别国债,随着“以旧换新”的范围继续扩大,2025年的财政投入预计还会升级。

对于2025年政府会投入多少资金用于扶持“以旧换新”,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我们充分考虑到元旦、春节期间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已经预下达了今年第一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经过测算,这批资金能够充分保障‘两新’政策顺利接续实施,特别是能够充分保障好元旦、春节期间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补贴需求。至于今年支持‘两新’的资金总规模到底有多大?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两新’的资金总规模比去年有大幅增加。具体数额将在今年全国‘两会’时向社会公布。”

政府专门发行国债筹集资金来支持“以旧换新”,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当然是一项惠民的好政策。对于那些有换新需求而又犹豫不决的消费者,在“以旧换新”的补贴刺激下,很多人可能就会下定决心提前换购新产品。所以,刺激消费的短期效果也会比较明显。

不过,从长期来看,“以旧换新”的效果可能还需要时间验证。以手机数码产品来看,现在耐用性越来越强,换机周期越来越长。对于那些确有换机需求的消费者而言,“以旧换新”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那些没有换机需求的消费者,不会为了“以旧换新”的补贴,而将手上还能再用几年的旧手机拿去换新手机,因为换新机最终自己还是要掏出几千元真金白银。

而且,当消费者在“以旧换新”的刺激下更换新机之后,某种程度上其实也透支了未来的消费需求。在当前的消费被短暂提振之后,将来的消费可能还会以更大的幅度下降。

所以,“以旧换新”这种模式,主要作用是能够在短期之内撬动部分消费,但是从长期来看,解决中国经济的消费问题,还需要更多努力。

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看,不敢随意消费的原因,其实无非两种,一是担心当前的收入,二是担心将来的社保。如果能解决这两大问题,也就能真正从根源上解决消费不振的难题。

202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面了当前的经济难题,明确指出“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并且要求“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如果政府能够确实解决民众的就业增收压力,提高民众的社保水平,这对消费的拉动效应将更加长远。

我国大规模推动“以旧换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消化过剩产能,尤其是在产能过剩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之后,我国更加需要靠自身内需来解决产能过剩,减缓国际贸易摩擦。

去年以来,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2024年4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中国的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其他清洁能源产品的产能过剩问题是重点议题之一,耶伦表示,“中国的产能大大超过了中国国内的需求,也超过了全球市场的承受能力。产能过剩可能导致大量低价出口,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和工人造成伤害”。

美国对于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关注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随着特朗普重新上任,在贸易保护升级的背景下,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可能会被提到更高的高度。美国有可能以中国输出过剩产能为由,提高关税来给中国施压。对于中国而言,无论是为了应对外部压力,还是为了解决自身产能过剩的矛盾,都有必要从多方面来扩大内部需求。

我国产能过剩的行业,有些和民众终端消费有关,比如新能源汽车等等,这些行业通过消费品“以旧换新”,能够在短期内起到比较明显的去库存作用。还有些产能过剩行业和工业消费有关,比如钢铁行业等等,仅靠刺激民众消费,直接效果并不明显。所以,这一轮“以旧换新”政策,并不仅仅局限于民众的消费品,而是双管齐下,将企业设备更新也纳入其中。

2024年3月份,国务院发布的“两新”政策,从投资和消费两端刺激内需。要求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

2025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除了普通民众关注的消费品“以旧换新”之外,对于企业设备更新也是大力扶持,要求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的资金规模,“将支持范围进一步扩展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重点支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设备应用等等”。

202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当需求不足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挑战,政府以财政补贴的方式,以较小的投入,撬动企业和民众扩大消费需求,从理论上而言,这是一种很好的逆周期调节方式。这种人工刺激的方式最终能够起到多大的实际作用,还需要等待时间的验证。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谢九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662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