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丽玮
2024-10-08·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217个字,产生4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从现代眼光来看,把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作为学习楷书的主要范本,是有争议的。“晚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里,第十二章叫‘卑唐’,他说‘若从唐人入手,则终身浅薄,无复有窥见古人之日’。康氏论断影响深远,导致近代以来学术界对唐代书法整体上评价不高。以《九成宫醴泉铭》为代表的欧阳询楷书,在明清是作为馆阁体的来源之一,尤其近百年来又被总结成各种僵滞的法度、程式,遂使得学习者难以真正借此进入更高的艺术境地。”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衣雪峰向本刊分析道。
但回到欧阳询所在的历史时期,他的作品无疑曾占据不可撼动的经典地位。衣雪峰说道:“欧阳询生于南朝陈557年,经历陈、隋、唐三朝,他的作品因此具有承上启下之功,或者说融合南北之功。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刻石书风偏多方峻、古朴,南朝的士大夫书风偏多流丽、清朗。欧阳询的楷书逐渐消化了二者,一半是北朝刻石楷书的余威,例如《张猛龙碑》,一半是南朝士大夫楷书的新潮,例如王羲之、王献之的小楷。这实际上就为后来褚遂良的楷书趋向平正婉丽,以及盛唐的颜真卿的楷书趋向宽博雄浑,铺平了道路。”
发表文章10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66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